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處置玉璽,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人智的極限了。傳國玉璽失落於十常侍之亂,已近兩年,誰能想到董卓刮地三尺這麼多遍,都沒得到。

或許這也是天意吧。誰讓主公與軍師仁善呢,還會想到大災之後防止瘟疫流行,把死者全部收屍火化,才有這收穫。那些只圖財物淫掠百姓、殺而不埋的禽獸,才不配得此。

天子如今還在董賊之手,以此名義暫時不歸還被董賊挾持的朝廷,待迎回天子再奉還朝廷,也是天經地義的。唯一能商榷的,無非是留在朱公這個河南尹手中,還是暫留主公手中。”

這麼一分析,關羽覺得大義名分的事兒確實捋清了,便撫髯點頭:“既如此,請朱公商議。”

孫堅就不用請了,一來是孫堅兵力損失很大,原本兩萬多兵馬,在轘轅道被胡軫、呂布埋伏廝殺了半天,前軍死傷逃散極為慘重,好多屯甚至曲都成建制地逃進嵩山。戰後還有戰鬥力的只剩一萬左右,還大部分是黃蓋所領的後軍。

所以孫堅現在哪怕跟關羽趙雲動武,也是絕對打不過的了。更何況程普殘了一條手臂、韓當重傷躺著療養,孫堅現在敢異議動手就只能父子倆親自上陣了。

大義名分方面,孫堅也只是外鎮太守,來雒陽比關羽晚,救火也不是他救的,東西也不是他找到的,怎麼看都不用通知他。

但朱儁不一樣,首先他是孫堅的老上司,跟皇甫嵩、盧植平輩,是匡扶大漢的三傑,而且他作為撥亂反正的河南尹,有接應諸侯聯軍上洛的功績。朱儁對於雒陽地區有天然掌管權,這地方發掘出來的東西,就算不給他保管也要說一聲,才顯得坦坦蕩蕩。

朱儁很快被請來了,關羽就在第一現場,直接跟朱儁攤牌:

“朱公,我軍掩燒宮人屍首、防治疫氣,得了此物,似為傳國玉璽。如今天子蒙塵,此神物想必是不想落入十常侍與董卓之手,才天意隱遁兩年。既是天意,也不便立刻歸還朝廷,當於驅除董賊之後再還,朱公以為然否?”

朱儁眼神一下子瞪大了:“傳國玉璽?不會有錯吧?讓我看看。”

趙雲小心翼翼地解開給他看了一會兒,朱儁想來想去,應該沒有問題,誠懇答道:“確是此理,此物當於驅除董賊後歸還朝廷。”

關羽拱手:“既如此,我等也實不相瞞。關某雖以漢中太守之名起兵助袁公路、孫文臺併力討董,實為受吾兄徵西將軍之命,這一點朱公應該也看出來了。

吾兄之所以不親自討董,只為當初北出陳倉時,受車騎將軍皇甫公勸誡,讓他注意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免被人誤會入京勤王是行七國之事。他這才在使中郎將李伯雅勸諫下,想到了‘行善不留名’的兩全其美之法。

但今日既得玉璽,關某不能自主,還要帶回漢中與兄長商議存留之法。朱公若想以河南尹身份代朝廷保管,還請去漢中商議——由此南下南陽、走上庸道回漢中,也不太遠。”

朱儁慎重想了想:“我雖為河南尹,董賊走後多日,我也不曾發現此物,想必是天意。而且司隸殘破,百姓殘餘不過二三十萬,我麾下剩餘士卒不過數千。

如若董賊知道此寶重新出世,我又如何保得住。還是交由徵西將軍暫時代為保管,借蜀道險遠,定能使董卓不敢妄圖。何況徵西將軍曾任宗正,在宗室闇弱之時代為保管,本就是朝廷成法。”

趙雲心細,在旁邊建議道:“既如此,倒是好辦,但還請朱公與我等設壇盟誓。雲長兄可代表我家主公宣誓:待天子不被賊臣挾持之日,便將此璽歸還朝廷。

而將玉璽交由徵西將軍保管,也當是上洛的討董諸侯與撥亂反正的河南尹公議之論——這也是為朱公好,只有這樣設壇盟誓了,董賊知道玉璽不在你處,才不會再派兵東來殘害司隸。”

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也好幫還留在司隸的朱儁免禍。

朱儁想了想,舉一反三:“幽州牧劉虞也曾任宗正,且為時最久、威望最高,可惜太遠。劉焉也曾任宗正,但居然枉顧國恩,以致不得善終,就不提他了。還有劉表,近在襄陽,可快馬使他派遣別駕北上,公議參加見證,附議支援徵西將軍暫時保管玉璽。”

關羽和趙雲一合計,覺得也沒問題,反正快馬加鞭往返也就五六天。

劉表如今坐穩了襄陽、南郡兩個郡,還在跟江夏黃祖談條件,基本上荊北三郡都拿下了,只是黃祖的依附程度比較低,還有點半自立的趨勢。劉表還是非常需要外援的,他又完全沒資格拿玉璽,讓他派伊籍來表個態,分給他幾百匹戰馬的戰利品,也就夠了。

趙雲前幾天在對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