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亮的智商形象。
估計是羅本覺得那些蠻夷本來就是編造出來的名字元號,也不用當人看,直接用完就便當的npc。
所以,演義的懷柔策略部分,看看也就罷了。
李素自己上輩子學外交出身的,他對於如何扶持傀儡培植親漢勢力,有自己的考量,而且是專業的。至少在這個點上,他比羅本正規多了。同樣的機遇撞到他手上,早就把死硬派殺了扶持反對派。
在如此思路清晰不迷信原著的指導精神下,對楪榆縣周邊的安撫整頓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從此祝融氏族就接受了“族中子弟挑出才俊之人、上報太守和庲降都督,由太守和都督決定接任縣令的人選”的長遠條件,實現了對該地圖由“自行世襲”向“地方推舉候選人,上級決定誰當官”的統治模式轉變。
而且這也意味著祝融氏族甘願把自己的勢力範圍限縮在這一個縣的範圍內,只佔據洱海盆地自己種地。把原本延伸到外面的那部分勢力都放棄了,乖乖交給永昌太守任命的其他縣官管轄。
祝融氏族這個樣板工程整頓好之後,李素派去比蘇縣和嶲唐縣招降的隊伍也取得了成果,因為族長被殺、主力受到重創,這些部族紛紛被李素扶持起跟原族長血緣關係比較遠、有點過節的旁支,重新整頓統治模式,也都切換到“家族出候選人,朝廷決定誰接班”的模式,一個個被限制在了縣長的地位上。
最後的博南縣朵思大王,一開始就沒跟著另外三個蠻王一起幹,而是選擇了躲起來觀望。見三大主力蠻王都接受了改編,他也只好乖乖兵不血刃接受改編,也放棄了“自己決定將來哪個兒子能接班”的權力,顯示對朝廷的尊重。
在李素看來,這就是漢武帝“推恩令”的弱化翻版,不用幾代人就可以把哀牢夷名義上“改土歸流”了。
……
除了改制各部的政治收穫之外,蒼山洱海戰役的直接軍事收穫也非常大,雖然消耗了大量昂貴的火藥和火油兵器,軍費開支成本數千萬錢,但繳獲也非常值錢——
沒有看錯,就是那麼一天的戰鬥,軍費開支就達到了數千萬。因為如今製造一個火油罐,得從北地郡出產火油,透過蜀道運進來賣、一直轉運到南中,一個罐子就價值好幾百錢,丟上十幾個罐子就是一匹寬幅蜀錦了,而那天的交戰,花費的火油罐總數接近了一萬個。
竄天猴弩箭雖然比火油罐便宜,但算上箭矢的成本,一套也兩百多錢。
再算上海量的普通弩箭,李素一場戰役打出去的全部彈藥錢,就是三千多萬的開支,還沒算成品運費。幸好是一場就速戰速決結束戰鬥,否則曠日持久拖下去,軍需消耗還真吃不起。
花了這麼多錢,繳獲方面主要是得到了兩千副基本完整還能使用的藤甲,以及戰後捕獲了一百多頭強壯戰象,另外就是大量的毒箭。
至於蠻兵的刀槍和皮甲,價值就差一些。
長槍大多粗製濫造,而且哀牢夷的槍更近似於“長矛/標槍”兩用型,尖銳倒是非常尖銳鋒利,但耐久度極低,稍微刺幾下就折了。
藤甲兵用的刀,也是脫胎於漢刀、但還未定型成緬刀,比漢刀刺殺效果更好,刀身修長尖銳,兼具刀劍的優勢,但同樣耐久度很差,容易折斷,只能作為消耗品使用——這跟哀牢夷的練兵思路也有關係,他們計程車兵也都是當消耗品用的,拿著刀只要殺了一兩個就夠本了,根本不考慮耐久度。
這些兵器收繳了之後作為消耗品臨時補充一下還是可以的。
所以總的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那些平息驚懼後重新控制下來的戰象了。
象奴不夠,就問祝融氏族直接要求交人,很快湊了五百名象奴,駕馭伺候這些大象,而且李素都是留了備胎的,不會讓任何一批象奴絕對控制大象,以免鬧出亂子來。
另外,物資的繳獲也不光光是戰場上的那點軍事物資,還包括戰後接管各個戰敗部族的府庫——打輸了仗給點戰爭賠款總是應該的吧?哪怕李素愛民,不搜刮府庫裡的糧食布料等民用物資,但純軍需物資肯定是要大量搜刮的。
按《三國志》,諸葛亮南征好歹還帶回了大量金銀、硃砂、生漆、獸皮呢。
李素開啟三大戰敗部族的倉庫,發現光是獸皮就累計有二十多萬張,這囤積量幾乎是每個部民都能分到三分之一張獸皮了,也不知道這些蠻王平時對百姓的搜刮有多重。
李素為了籠絡人心,把佔大多數的、累計十幾萬張的狐鹿獐和野豬羊的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留給扶持上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