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在遼隧城下整頓、訓練了大約半個月,一直到五月中旬,總算做好了戰役準備。
隨著手下兵力擴充到兩萬、而且日夜操練、修整兵器,劉備陣營的錢糧消耗速度也是非常驚人。
年初剛買完護烏桓校尉、遼東相和侯爵時,劉備手頭的公款大約還有三四億。而這一萬新軍擴充下來,加上屯田和以工代賑,哪怕有賣馬做補貼,到五月中的時候,餘錢也縮水到了兩個億。
兩億錢,理論上也就大約夠一支五千騎兵、一萬五千步兵的部隊,一年左右的軍費。
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遼東各地的賦稅和屯田收入,明年年中的時候,劉備就會因為養兵而窮到破產。
從這個角度說,遼東這地方確實容易招募到體格健碩的壯士,也容易弄到馬,但人口實在太少,物產也實在太窮了。如果沒有以戰養戰,劃地自守的話經濟迴圈很快就會崩潰。
這是很容易算清楚的賬,30萬人口,折算成15萬完全納稅人口,每人每年4石,才60萬石軍糧的財政收入。就算其中十萬人屯田,剝削比例再高一點,每年官府總收入100多萬石糧食吧。
養兩萬脫產常備軍絕對是非常辛苦的。
除非把士兵都派去開墾軍屯,大部分精力花在種田自給自足上,但那樣部隊的專業性和戰鬥力又會有所下降,就不是精兵路線了。
劉備也知道就目前的財政狀況,再準備下去不是辦法。而且絕對不能讓張純再拖到獲得今年秋天遼河平原的秋收收成,不然就太被動了。
所以,五必須開始決戰了,要爭取八月之前徹底結束戰鬥,別耽誤秋收收稅。
……
五月十二,遼隧城下的遼河三叉口地帶。
劉備親自帶著一萬餘兵馬,夾河列開陣勢,依禮先向張純叛軍挑戰。
不過,這也就是做做樣子罷了,因為張純軍根本不肯應戰——他們早在幾個月前,大約是難峭王剛剛大敗、而昌黎縣還沒被漢軍收復之前,就開始在遼隧城外、沿著遼河北岸挖掘長塹、並且把挖塹挖出來的土,就地在塹壕背後堆築成土牆。
足足築了十幾裡的簡易土牆。
都擺出這副架勢了,當然不肯跟劉備正面決戰。
而事實上,這一手與幾十年後公孫淵防司馬懿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並非完全一樣。核心思想都是打“切斷進攻方水路糧道”的主意。
“這十幾裡的塹壕、土牆,到底圖個什麼?這種土牆築在城外,只要迂迴就能繞過吧?”劉備並不想拿自己部隊的人命冒險,所以都沒直接試探性進攻,而是先問問隨軍的謀士,希望不用付出代價就大致猜透敵軍的部署。
隨軍的魯肅深諳後勤補給之道,他觀察了一會兒後,就率先建議:
“遼河中游水位已淺,此處分叉後,各條支流的水位更是一下子淺了好幾成。糜郡丞的河海兩用沙船,無法在遼隧以上的分叉支流中航行。所以如今海路運來的軍糧,都是運到大營囤積起來。
將來進攻遼隧和襄平,還要用小船轉運到前線。而遼東各縣就地徵集的小船,遠不如糜家船隻堅固,也並無船樓、板艙可以遮蔽箭矢。敵軍在北岸築起長塹,土牆後埋伏弓弩手,便足以壓制河面,使我不得迂迴運糧繞過此處、直接攻擊遼河平原縱深諸縣。”
如果繞路直接偷家,部隊過得去,糧草卻過不去。
古代作戰運糧並不是很多古裝劇裡演的那樣,靠牛車驢車為主——牛車驢車就相當於古代物流的“最後一公里”,只是從碼頭出來後到大營那段距離,才靠牛車。
要是幾百里路都用牛車,那無異於當代快遞公司放棄高速大貨車、直接用快遞小哥的小電驢驅車數百里送快遞一樣浪費。
不然的話,曹孫之間歷次戰役,也就不會再糾結於壽春、濡須口、合肥這幾個戰略要點了。正是因為這幾個點控制了淮河水系進入長江水系的河流交匯點,所以不打下來就沒法水路運糧、沒法繼續進兵。
劉備琢磨了一下魯肅看到的問題,轉向李素又問道:“子敬所慮,伯雅可有解法?”
李素也不敢託大,認真想了想:“倒是有些想法,但不保證奏效,只能說是一試,如果敵軍不中計,我們也沒什麼損失。”
劉備:“說來聽聽。”
李素:“上策麼,便是讓子龍領數千騎兵,隨軍帶足七八天的乾糧,往遼水東邊的支流溯流而上數十里,假裝切斷遼隧敵軍與襄平敵軍的聯絡。
甚至營造出‘我軍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