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身在福中不知福,也不打算再要了——
要是今年不悔悟,你們跟南匈奴就又回到一樣的悖逆程度上了,來年要是南匈奴先悔悟、平息內亂,你們烏桓就滾回塞外繼續跟鮮卑爭奪草場吧。等你這兒的人餓死大半之後,剩下這點人口,靠燕山以北的草場,倒是養得活了。”
“漢室天命長存……沒錯,羌渠單于給你這封回信上,倒也隱約寫著,他之所以願意聽你勸誘出兵,就是因為他相信漢室天命長存!可是,漢室真的還會天命長存麼?”
丘力居最後這個問題,並不是真的純粹的疑問,而是一種靈魂的掙扎,一種對看不透的迷霧的感慨。
是剛才羌渠單于那封舊回信對他靈魂中不解之處的勾引。
但是,當他問出這一問時,李素現在能給他的答案,顯然比半年前李素說服羌渠單于時,又多了很多額外的證據,而且這種天命論的完善程度,要高得多得多。
“單于何來此問?難道你帳下文士幕僚,最近就沒有讀過一個叫《殿興有福論》的東西,幫你瞭解天命麼?單于可以去找個人問問,古往今來,可有例外於《天命有福論》的反例,再好好想想,張舉是不是被天譴之人——不用你讀經義,只要看看歷史上那些例子就行。”
歷史的積威,有時候也是把人壓得不敢妄想的最好武器。
就算胡人讀經讀不懂,講故事總聽得懂吧。
“來人,請鮮于輔。”
鮮于輔是漁陽烏桓人,原本已經在漢朝的體系內做個小官,但丘力居反叛時,把他裹挾了回來。因為是稍有的烏桓族文人,很快被丘力居重用,引為幕僚。
歷史上,在丘力居反正後,這個鮮于輔也回到劉虞手下做個普通的從事,但如今他只能是“屈身丘營”。
鮮于輔很快被丘力居找來,丘力居就問他:“讀過一個叫《殿興有福》的東西麼?聽說是可以簡單鑑別出一個反賊能不能成事的?”
鮮于輔一愣,他也不知道帳中的李素是誰,只是小心回答:“確有讀過,此書部分經義頗為深奧,但結論倒是粗淺易懂。不過,書中從不討論……反賊是否能成事,它只討論哪些反賊會遭天譴、必死無疑。”
贏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機緣巧合,這是不能預測的。努力的漢水堆到99,沒有最後的1運氣,還是要繼續“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但失敗往往可以預測,因為只要犯了某些足夠多的、致命的錯誤,那就肯定失敗。
這就叫,成功的經驗無法總結,失敗的教訓可以吸取。
丘力居不懂太多大道理,但聽鮮于輔說得這麼保守,反而對《殿興有福論》多了幾分好感:不敢把話說滿,這就說明人家還是比較嚴謹靠譜的!
“那你倒是說說,按照那個說法,張舉算不算要被天譴的?”丘力居神色輕鬆地問。
之所以輕鬆,因為他也就打算當笑話聽聽,並不指望就靠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來決策。
充其量,只是對決策有些潛移默化的微小影響、暗示。
鮮于輔想了想:“張舉……也算要被天譴的,他跟張角都要被天譴——這份釋疑的問對裡面,剛好就有差不多一樣的問題,只不過問的是區星。具體且待我回帳取書。”
李素在旁邊,微微一笑。
蔡琰當初問的問題,是用張舉舉例的。但李素覺得那樣的話,用心太過路人皆知了。
所以最終形成書稿時,李素讓蔡琰把例題改成了區星。
但相信丘力居和鮮于輔只要不是智障,都是會聯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