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紛紛給民夫鼓勁:“大夥兒加油幹,現在多挖一點,夏秋農忙的時候能夠少幹三四倍的量呢,都督不會虧待大家的。”
……
解決了路線、方法和士氣問題後,新的疑惑和矛盾,總會隨著施工的進度而逐步暴露。
李素親自在瀘水兩岸考察、督工、規劃,不知不覺忙了半個月左右,眼看就進入了臘月下旬。
隨著航道整治逐漸接近朱提,大軍和民夫深入無人區的深度也越來越遠。如此一來,不僅要疏浚航道,國淵的配套屯田規劃也越來越繁忙。
因為國淵被李素提醒、注意到了“冬季農閒水最淺、最適宜疏浚”這個關鍵點,那他後續的工作規劃肯定要圍繞著這一技術特徵降低“專案全生命週期總維護成本”。
在瀘水兩岸設定屯田點,讓屯田點的百姓不用向朝廷繳納稅賦,而是每年冬天農閒的時候把新一年淤積的淤泥淤沙挖走,用這種徭役代替稅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節約航道維護費用,以後一勞永逸不用朝廷再撥款了,只要在瀘水兩岸每隔幾十裡養活幾十戶農民就行。
屯田點規劃的工作量一多,國淵也覺得壓力山大。
漸漸地,國淵帶頭領著一群小吏,在某一天晚上,跟李素商量起了信心和可行性的問題。
“都督,我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請都督為我們解惑,不然這些屯田百姓怕是不肯再被我們安置到如此深山之中了。
前幾天已經有數十個屯民當了流民逃回北方了。連我們從朱提郡就地找農夫移屯、白髮給他們新淤的江田,他們都不願意種,都想回鄉,哪怕故鄉離這兒不到兩百里,都不願意留在這兒種地。”
李素當時正在帳中對著地圖比劃、調整,聞言放下筆尺,意識到問題必須解決:“何以至此?他們是怕朝廷將來給他們免稅賦替徭役的制度不能落實麼?這事兒我正在給徵西將軍上書,你看我這都寫了一半了。
我準備建議設立一套允許益州治下各郡縣百姓,以縣或者鄉為單位,搞‘租庸調法’,允許稅、賦、役互代。蠻夷出兵之地,以兵役代稅賦。沿江整治道路、航運的屯田點,以修河、水利、裝卸貨物等徭役形式代替納稅。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徵西將軍仁義,肯定會批准實施的。”
國淵擺擺手:“不是怕徭役稅賦不能互代的事兒,是我們越修越上游,都快到無人區了。這些被移過來維護河工的百姓,怕從此生活在人煙隔絕的深山河谷裡,每天不是面對背後的大山就是面前的瀘水,他們也會思鄉的。
何況這瀘水在當地百姓心中,一貫被認為瘴癘之氣盛行,尤其每年開春,三四月份,瘴氣可以毒死一切渡河者,直至五月方能渡瀘。如果他們被挪到這些地方,沒有陸路可以出去,只有瀘水水路溝通,他們怕被困死在這裡,被朝廷拋棄。”
李素這才意識到關鍵點,他立刻反駁:“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朝廷當然不會拋棄他們,我們辛辛苦苦疏浚瀘水航道,為的就是將來貨通南海,有源源不斷的商旅經過。到時候他們屯田的鄉村,都會成長為碼頭津渡、富饒起來。
他們怎麼會覺得,瀘水是一條戰時才用得到的死河呢?這可是長江的正源啊,滔滔大江,綿延萬里,沿江開發,有多大的可能性在等著他們?”
說實話,這個問題,李素之前也有察覺到,但他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漢朝的人對於沿著瀘水中上游繼續開發會這麼牴觸,哪怕是習慣了熱帶氣候的本地人,都覺得牴觸。
直到話趕話聊到這個份上,國淵的一句回答,才讓李素意識到了又一個癥結所在:
“什麼?都督,你雖位高權重,有些話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吧……這萬里長江正源,眾所周知乃是岷江,瀘水不過是一條從南中而來的毒瘴之水,百姓對其心存恐懼不是應該的麼?”
李素愕然。
難怪金沙江一直被人“瀘水”、“瀘水”地叫著呢,他之前雖然覺得彆扭,為什麼從僰道縣往上游,只有“岷江”才叫“江”,而代表金沙江的“瀘水”只是“水”。
合著古人不知道金沙江才是長江正源,以為那只是條南蠻之地來的毒水,而把岷江才認為是長江正統源頭。
李素自嘲道:“是我疏忽了,自古辦事,名正則言順。我首先得打消百姓對於‘瀘水是南蠻毒水’的疑慮,才能談治理百姓讓他們為我所用。這兒你們先聽我得,好好幹著,我抽時間寫一本《大江正源考》。
當然我絕對不會閉門造車的,你們誰要是有心,就沿著江邊騎馬溯流而上。我們腳踏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