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供應鏈的混亂,完全是可行的。
徐庶到了這一步,也算是徹底在這方面佩服對方了,自己確實號稱懂點謀略,卻流於定性分析,沒有諸葛亮的定量分析、數理分析的習慣。
畢竟兩人的數學水平差了何止一個時代,再加上諸葛家已經是當世第三大豪商世家了。
諸葛亮二姐的生意,也就比糜竺和甄家小一些,跟袁紹地盤上那些頂級豪商,已經可以掰掰腕子了。或許也不如曹操的官營海船商隊,但那是集結了一方諸侯的全部財政支援才搞起來的“央企”,不能跟民企比。
徐庶虛心地又跟諸葛亮聊了一會兒,聽取了諸葛亮給他的幾條規劃意見、還有一些裝置的改良。
兩人對著資料,很快又發現了一些徐庶數學不好導致的規劃問題——比如,對去年秋收時民間的棉花總產量缺乏一個預估,導致徐庶心裡對於這些棉花究竟夠不夠今年這些紡車作坊一年的加工量根本毫無所知。
而去年冬天因為收購擠壓、又沒及時建立庫存,徐庶為了圖省事兒,把大部分來不及加工紡紗的棉花,都作為棉襖的填充物,直接製造了棉襖——當然那個決策並不能算錯,因為相當一部分棉襖還被前方將士用上了,為那次馬超千里奔襲到居延海邊追殺郭汜做出了貢獻,讓凍死的精銳騎兵少了很多。
但是,站在產業規劃和內政的角度而言,那不過是一個歪打正著的成績,按道理來說還是應該建立賬目和產能預估、填充棉和紡紗棉的比例也要算賬規劃。
因為去年沒做這事兒,導致過高比例的臨時積壓棉被用作填充棉,然後諸葛亮稍微算了一下賬目,就發現徐庶後續還能收購到的、老百姓去年秋收後沒來得及賣完的棉,規模根本不足以餵飽劉家峽這邊已經建成的紡紗水車。
可能到今年五月份左右皮棉就被紡完了,後續水車只能閒兩個月,等秋收後今年的新棉下來——這就是不建立至少夠紡一年棉花量的庫儲存備的弊端,也是不預估民間棉花總產量的弊端。
徐庶把這一點牢牢記下,因為這事兒也不是他說了算的,他得直接越過蘭州太守上報涼州牧關羽,讓關羽今年開始亡羊補牢,責令西涼各地郡守、縣令,從今開始每年要上報“本轄區內今年預計棉花總產量多少斤”這些資料。
為了發展紡織工業,這是提前把統計局該乾的活兒的雛形都整出來了。
最後,諸葛亮還不忘拿出他改良後的水力紡紗機和行動式的加工木材的車床,都是對徐庶這邊的工業建設頗有幫助的。
尤其是車木頭的車床,被諸葛亮再次改良之後,又多了不少變種的機器。不但有車的,還有旋轉的鋸片,也是腳踏式驅動的,鋸平整的木材比手拉大鋸快不少,能極大提升批次加工木材的工作效率。
……
徐庶把諸葛亮點撥他的意見全部記下,臨了,才注意到小師妹還在旁邊似乎也有些心得想說,徐庶既然今天姿態已經放到最低了,也不在乎多不恥下問一次,就虛心地請黃月英也暢所欲言。
黃月英也幫他稍微挑了幾個毛病:“師兄,既然在蘭州這地方,一年有四個月水車都沒法用,就該把水輪整個卸下來過冬,否則暴露在風沙裡,秋天浸透了冬天再暴曬狂風,老化損壞起來太快了。
我雖然見識不多,卻也在荊州見識過翻車,自己造過木構工巧之處,你居然連這點常識都沒有——還有,冬天把水輪存在專門的庫房裡時,屋裡記得牆角堆些石灰收潮。還有,剛才亮哥教那些工匠用腳踏圓鋸,他們學起來怎麼是這樣的……”
黃月英年少沒有城府,才相當於小學六年級剛畢業要上初一的年紀,當然說話不會給徐庶留面子,自己哪怕只知道一分,也要假裝懂兩分似地指指點點。
小姑娘爭強好勝好為人師的脾氣,一覽無餘。
好在徐庶也大致知道黃月英的脾氣,選擇了徹底全盤接受,就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後,連李素在一旁見年輕人不講學德、太不給前輩師兄留面子,也有點看不下去。等黃月英也說完之後,他才幫徐庶圓場:
“行了行了,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也別搞得元直什麼事兒都沒幹成似的。總的來說,成績還是要肯定的,西涼苦寒,一個冬天都留在這兒不容易。
內政之事,尤其是這些前人沒做過的創舉,都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事兒都不幹,哪來的機會犯錯?所以不要怕犯錯,那些小問題整改了就好。”
徐庶連連謙遜:“右將軍不必為我掩飾,諸葛令史與黃師妹的眼光果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