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鐧,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我們之前宣揚租庸調輸變法的好處,對關東諸侯控制的偏遠州郡百姓、豪強都有所吸引。
袁紹雖然藉助曹操的試點和呂布的大捷,把他治下呼籲跟著變法的聲音暫時壓下去了。但聽說就在袁紹決定不變法後,短短几日之內,他麾下有一些非冀州派系的幕僚,頗有微詞、向袁紹陳述地方上的民怨。
一時間,袁紹‘聽信冀州人之言、保護冀州人之利’的風言風語,傳遍數州。袁紹也不知怎麼搞的,應該是為了平衡吧,下令廣開言路、另求破除各州士人互相仇視爭利局面的良策——
結果,就有人獻策了這麼個玩意兒。你說袁紹要是真實施了,能拉回天下士人的人心麼?我們要不要模仿跟進?”
劉備說著,把一個奏表推到李素面前。
李素心中也有些詫異:袁紹這麼猶豫的人,也能主持新的變法、籠絡天下人心?
不過,就在他稍微看了幾眼之後,李素瞬間就收起了輕視。
因為他看到,給袁紹獻策的人,是一個名叫陳群的青州別駕。似乎是袁紹的長子袁譚推薦給許攸、許攸又作為“非河北籍謀士領袖”推薦給袁紹的。
都看到陳群這個名字了,後面的內容應該就是九品官人法了吧?
李素往下一看,果然。
袁紹這是在財稅制度改革落後於劉備、無法拉攏天下人心的情況下,祭出了一個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說,也是一個合理的蝴蝶效應了。
歷史上的陳群,要二十年後才開始有資格主導九品官人法的改革,但他心中的念頭想法,未必不是年輕的時候、三十出頭就已經有了。
陳群在曹操攻打徐州之前,就在陶謙那兒任職。他在陶謙那的職務,應該是僅次於王朗、糜竺,這一世因為糜竺提前走了,所以陳群直接頂了糜竺的“徐州別駕”,算是年輕得志了。
(注:歷史上陶謙後期的三任別駕分別是王朗、糜竺、陳群。陳群原本應該是陶謙病危時才上位的。)
後來因為曹操徹底攻滅徐州,跟徐州官員結下了深仇大恨,陳群和很多其他官員就逃難往北投奔青州的袁紹陣營。從這個資歷上來算,陳群倒也有巴結許攸、提出變法建議的機會,只不過主要的定策之功肯定得讓給許攸這樣的老資格前輩。
袁紹沒有曹操劉備諸葛亮那樣的“唯才是舉”魄力,而且袁紹本來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言人,他接受這個東西再正常不過了。
九品官人法對於世家大族有多大的吸引力、能換來世家大族對提出這個變法的諸侯多大的支援力度,這個不用多說。稍微瞭解點三國的人都知道,說多了純粹灌水:原本曹丕都是靠著這個改革贏得了門閥世族支援他代漢稱帝了,殺傷力能不強麼。
但李素是後世來人,他知道這玩意兒在導致階級固化、世家壟斷做官方面的弊端,是完全不亞於崩壞後的察舉制的。
在李素心中,他最希望的人事制度改革當然是一定程度上向科舉制改良演變,最好是介於唐宋之間那種科舉。不用跟明朝那樣刻意考慮平衡而壓制考試內容的實用性,那樣也容易實現些,阻力也小。
只不過這種改革終究太得罪人,加上之前劉備的勢力也不夠大,所以李素跟隨劉備多年,變法始終集中在稅賦方面,沒有去妄動人事選官制度。
沒想到袁紹在預感到皇帝可能要三長兩短了,趁著中央朝廷還有最後一點價值,搶先把這個討好天下世家的美名給佔了。
袁紹在這個節骨眼上來這麼一下,要是皇帝沒了,天下其他的搖擺勢力要選邊站隊,到時候有多少勢力會因此對袁紹更有好感?
李素心念電轉,也不分析細節,先憑著他多年在劉備這兒積攢下的信用,說道:“袁紹既然可以‘持重觀望’而遲遲不推行‘租庸調輸’變法。我們也沒必要立刻對他的‘九品官人法’表態。
我知道這東西對天下世家大族的誘惑有多強,也不能正面反對,觀望幾個月吧,而且不能以反對的名義觀望,要以尊重祖宗之法、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改良察舉制的名義,來觀望——大王以為如何?大王若是信任臣,就頂住壓力,等袁術之事了卻,再從長計議。”
李素很清楚,表示“不學習袁紹”,絕對不能用“我想另起爐灶搞一套更激進的東西”的姿態出現。必須打折復古持重的旗幟,實際上慢慢夾帶私貨,這樣天下世家大族人心的傾斜才能被暫時緩解。
劉備想了想,如果李素是明確反對,那他肯定得再找荀攸鍾繇等人商議,才能決斷。而李素言之鑿鑿只是讓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