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3章 是個人都會盡量隨機應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泉想了想,艱難地說:“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不過有一點請陛下三思。若是車騎將軍被罷,雒陽軍心會渙散至何等地步?至於現在還在固守的轘轅關、伊闕關,說不定都會立刻動搖瓦解,被袁術奪取。

到時候,袁術如果真有反心,固然能被陛下逼到徹底暴露其卑劣的境地,如同當年吳王劉濞在晁錯死後依然攻擊朝廷時那樣不得人心。可就算袁術不得人心,陛下能以將不知兵的新任守將守住雒陽城麼?

雒陽守軍中,固然有一半是大將軍留下的,未必在乎車騎將軍的存廢,可剩下那一半車騎將軍的嫡系兵馬,又會如何?

如果袁術趁機佔了便宜後,學吳王劉濞,陛下死守孤城之餘,是打算即可招衛尉段煨以弘農兵護駕,還是招其他諸侯勤王?是請同樣喪女之痛的徵東將軍,還是請大司馬、驃騎將軍?

茲事體大,不能立刻抉擇,還請陛下擇最能保密的心腹臣僚數人秘商妥當再做決斷。一旦決斷,就要雷厲風行實施,否則恐怕沒有不臣之心的人,也會被逼得……唉。”

鄧泉最後這半句話,顯然是說“如果猶豫反覆,說不定董承沒有做挾君逆臣之心,都會被逼得做逆臣以自保”。

自古君臣猜疑鏈是最可怕的,劉邦韓信那種不死不休,不就是一步步猜疑鏈加碼的結果麼。

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君疑臣而不誅則臣必反,臣疑君而不反則君必誅。

劉協回味了一下鄧泉的話,嘆息一聲,想了想,召集了司徒趙溫、太僕張義、大宗正劉艾三人商議——到了這一步,劉協不敢跟那些其他外鎮諸侯推薦來的九卿商議了。

他怕華歆孔融是袁紹的人,也怕管寧是劉備的人,要是問他們“該不該向諸侯求援”,劉協也怕他們的回答有私心。(九卿中的大司農劉巴因為在主持租庸調輸變法,人在長安,所以劉備舉薦的九卿只有一個管寧在雒陽)

這種時候,臣子的智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跟皇帝年限久,是自己人。

三個近臣被招來之後,緊急公議了一會兒,先否決了現在就貿然向諸侯求援的的決策。

趙溫、張義說道:“陛下,徵東將軍之女,此次也在疑案遇害之列,誰知道徵東將軍沒有藉口勤王,是真的隱忍,還是在等待時機坐收漁翁之利?

大司馬、漢中王那邊,陛下若是肯求援,倒是不錯,可道路是否暢通,還得儘快派使者與將領前去確認。而且兩年半前漢中王勤王救過一次駕,是陛下不願在長安光復後重歸長安,大司馬也示天下以公允、不願揹負上挾君之嫌疑,可謂仁至義盡矣。

驃騎將軍袁紹,原本倒是海內人望所歸,如今新倡議九品官人法,更是滿朝臣僚稱頌。然其身為此次起兵的衛將軍之兄,縱然其兄弟多年不合、在董卓尚在時就曾多次互相攻伐爭競,可誰能保證他們在朝廷中樞危如累卵時,依然大義滅親?”

所有選項看了一下,實在是沒有立刻求援的好物件。

宗正劉艾倒是沒有具體分析這些選項,他只是本著害怕歷史重演,憂慮地說:“外兵進京之亂,陛下可是八年前親歷的,董卓之害,不就是如此麼?若是要召集外鎮諸侯,驅虎吞狼,在朝中留下一虎,難道就好過留下一頭狼?”

沒辦法,不是他們不盡力,是中央權威損耗得太慘了,經不起任何折騰,不管誰進了雒陽城,一推就倒。

原本的微妙平衡完蛋的那一刻,皇帝就必須先證明自己有自主之能,才能談其他,否則就是走馬燈一樣的挾君廝殺。

劉協痛苦地說:“先探明各處求援道路是否暢通,求援使者暫不急著派出,若我們勸退袁術未果、也有守不住雒陽八關的風險時,再真地派使者求援好了。反正雒陽城池堅固,從八關被破算起,城池再堅持數月應該沒有問題,到時候再求援援兵也趕得到的。”

劉協的決策,可謂至少是智商線上。

說完這些之後,他很有擔當地金口玉言提議:“朕還是把國舅招來吧,德陽殿中留些宦官,配發兵刃護駕,不要輕舉妄動。朕自會勸國舅假意放棄車騎將軍名號。

趙溫,你能帶著被綁縛的董國舅前往伊闕關,在軍前向袁術軍喊話、說董承已被收監待查,他並無能力挾持天子麼?”

趙溫心中一凜,也領會了劉協的計策,他仔細想了想:“怕是袁術根本不會相信,或者他要假裝不信。陛下不可能說服一個故意假裝不信的人當眾表示相信——

若是他說這一切都是董承演的戲,我也只是董承的棋子,又該如何?恕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