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6章 弒君-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清晨,劉協還在焦急等待袁渙再次送來袁術的回信,結果卻得到了伊闕關守軍將領剛發現的一個噩耗。
偏將軍王服驚慌失措地來稟報:“陛下!車騎將軍!不好了,關後的谷口,忽然也出現了大批袁術軍士卒,我們被堵在這伊闕龍門谷內了!,兩側山上都有少量袁軍弓弩手攀登上去了!”
劉協一臉懵逼,他完全不懂軍事。董承好歹還懂一些,驚訝追問:“怎麼可能?雒陽八關,都是險要所在,若是那麼容易偷越,還造這些關有什麼用?光武皇帝至今,那麼多年都守下來了,這不可能!”
王服悲憤地說:“使我們疏忽了!這伊闕並非沒有山險之處可以偷越,只是不能過車馬,無法運糧。尋常大軍交戰時,敵軍偷越了之後也會餓死在伊闕關與雒陽城之間,亡於守軍的堅壁清野。
可現在……我估計袁術就沒打算持久,他就是要斷我們後路,然後不惜一切代價狂攻伊闕得手,弒君滅口!”
董承如墮冰窟,連忙登上城樓最高處往北觀望,龍門谷北口影影綽綽已不知有多少人馬。
或許袁術的六七萬大軍只有一小部分偷越過去了,但這也不是伊闕關目前還剩的六千人能打得贏的!
留多少人守關牆?分多少兵保護皇帝突圍?
留少了一旦關牆被突破,大軍湧進來,死得更慘。留多了的話,突圍部隊野戰都打不過敵人斷後的,就無法突出去。
雒陽城裡倒是還有小兩萬人,那裡離伊闕關不過四十里,離龍門谷北口袁術軍的截擊點更是隻有三十里。但董承和劉協本人都雙雙冒險來伊闕關了,雒陽那邊的軍隊會當機立斷冒著擅自調兵的風險來救駕麼?
這時候,劉協這幾天把董承綁了演戲的另一項慢性惡果,又暴露出來了:朝中眾臣,除了董承當初是護著皇帝從長安逃到弘農,躲過李傕的屠刀。
其他的臣子,都是在李傕的怒火下,被劉協坑過一次的。現在形勢這麼危機,不做不錯,多做反而有可能犯錯,誰還不顧自己安危救駕?
劉協的拋棄群臣、甩鍋失德,到了這一刻,已經累計得跟末年的崇禎差不多,因為死忠大臣被害太多,因為虧欠死忠大臣太多,沒人肯站出來擔責任了。
段煨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憑良心說段煨此刻的表態,依然是忠於漢室的,不能要求更多。
董承一咬牙,果斷決策:“分三千人守關牆,三千人隨我護駕突圍!全部選騎兵!陛下,你那些宦官、隨行常侍閒雜人等,就讓他們也上關牆丟滾木礌石幫著守城吧,突圍可帶不了他們,臣只能帶三千有戰馬的護衛突圍。”
劉協垂淚悲憤:“是朕太天真了,朕太高估皇帝親臨的威懾力了,致有今日。當初哪怕是死守雒陽城,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倉促略做準備之後,董承便匆匆帶著三千騎兵往龍門谷北口奮死突圍,他也知道現在得搶時間,袁術軍要繞路要翻山,拖得越久敵後的袁軍規模就會越聚越多。
可惜董承軍衝到谷口的時候,居然已經有近萬人的袁術軍堵口死戰,帶兵大將還有兩路,可見準備非常充分——畢竟袁術軍可是成功用計拖延了整整一個晚上,有那麼多人得以繞路舉著火把翻山過來,也不奇怪。
一路袁軍是昨夜從西邊洛水附近山坡翻過來的,帶兵將領是梁綱。另一路是東邊太谷關與伊闕關之間山上翻過來的,帶兵將領是樂就。
袁軍沒有強弩沒有長槍,都是刀盾弓箭,也是為了爬山方便,太長的兵器累贅。
這樣的裝備,面對騎兵還是比較劣勢的,無奈龍門谷北口的地形比較狹窄,而且袁術軍倉促砍了些木頭做了簡易的臨時拒馬、遲滯騎兵的衝擊力,再用弓箭拋射刀盾堵口,加上人數是突圍部隊的三倍,扛過一番番的血腥衝殺之後,愣是死死把董承的突圍部隊堵住了。
與此同時,正面的紀靈帶著剩下的五萬人,投入了不計傷亡的決死猛攻,攻關烈度堪稱數日來之最。
袁術軍全部的配重式投石車也火力全開,矢石如雨壓得關上只有二十分之一規模的守軍抬不起頭來。
一時之間,伊闕關牆之下,屍體枕藉,血流漂杵,幾個關牆被石頭砸出缺口的地方,因為爭奪特別激烈,兩軍的屍首甚至堆起了半丈多厚。
投石車也盯著這些點繼續砸,機緣巧合把砸塌崩落下來的夯土覆蓋在屍體上,幾乎形成了京觀,直接把屍體埋在了下面,也讓後續發起衝鋒計程車兵可以踩著屍土堆往上衝。
關口北側,董承的突圍騎兵戰死了一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