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有哪些人,跟《古事記》上說的完全不搭邊。
類似於“二里頭遺址是存在的,但二里頭遺址裡生活的人,未必是大禹、夏啟這些神話人物”。
從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后270年,中間就是“有國家,但其實是母系文明的原是國家”的階段,後人要偽造成父系社會。
神功皇后和應神天皇開始才真有其人,但未必是一個人,神功皇后可能是母系社會終結的一個象徵和代表,應神天皇是父系國家開啟的代表。
而至於為什麼偏偏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后200年”這幾個關鍵節點,導致曰本本土出現文明的階躍,而且同時還分別出現了“引入青銅器”/“引入鐵器、漢字”。
按照諸葛亮的考證,顯然也是跟中原的政局波動有關的——公元前107年,按照《漢書》的記載,是漢武帝在朝鮮半島設定漢四郡、消滅衛滿朝鮮的時間節點。
曰本人在這之後幾年就出現了國家,極有可能是衛滿朝鮮逃離漢朝統治的餘孽,渡過了對馬海峽,他們抵達曰本後,對當地的原始土人當然是降維打擊,直接就徹底征服了。
而衛滿朝鮮的建立者,眾所周知是秦滅六國時、燕國不願降秦的將領建立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曰本最早期青銅器考古遺蹟,有先秦時的風格,被很多人附會成是“秦始皇派徐福東渡”。
因為衛滿朝鮮並沒有能力跟中原王朝那樣、自行對生產力進行明顯的技術迭代。所以一直到漢武帝滅衛滿朝鮮時,衛滿的工具兵器技術還停留在戰國時燕國的水平,那可不就等於秦始皇讓徐福尋訪長生藥時的技術水平麼。
而歷史上公元200多年時,曰本第二次躍遷,則是跟遼東公孫氏對三韓地區五十年的經營有關,很多被公孫度滅了的朝鮮半島政權餘孽再次南逃,到了曰本後依然能稱王稱霸。
所以邪馬臺的卑彌呼也好,大和國的神功皇后也好,或許都是不同時期來的大陸移民後人掌權者而已。
只有熊襲蠻和蝦夷人,是上萬千年的冰河時期、海平面較低曰本跟大陸連為一體時,直接走路遷移過來的。
這種社會形態,著實容易讓人聯想到阿三的種姓階梯:一次次從北方克什米爾山口來的移民,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原本的文明,成為更高貴的種姓……
李素和諸葛亮,無非是在這個三層餅上面,又多加了一層,加速這個程序而已。
反正後世那些考證也不重要了,這個時代不會再牽強附會硬寫《古事記》,“神功皇后”也只會被如實記述為“扶桑本土母系國家的末代統治者”,至於她兒子,或許還會出生,但肯定不是歷史上那人了。
她的情況和命運,跟邪馬臺那邊,被殺害的卑彌呼女王留下的幼女“臺與”差不多。只要不鬧事,活是可以活下來的,但想世襲傳承自己的地位,就是痴人說夢了。
朝廷最多暫時封她們官職,穩住幾十年的統治過渡期,以後一旦發現了金銀礦山。官職不能世襲繼承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趁著她們還沒有武力,直接給點封邑打發了,敢反抗就幹掉。
李素和諸葛亮一邊搞統治方案、一邊做人類學調研的同時,甘寧也沒閒著。
他覺得丞相在大阪灣附近已經找到了落腳點,也暫時修建起了府邸,安頓好了,甘寧就派人往西,走瀨戶內海探路回筑紫島,把邪馬臺和大和國之間內海航路搭建起來、航道勘測好。
李素如果到時候嫌這兒條件不好,到冬天天冷了也可以回邪馬臺那邊。那兒更南方溫暖一些。這兩年冬天住北九州夏天住大阪灣,氣候就很舒服,也能最大限度避免到了新環境後遇到傳染病。
而李素和諸葛亮可以分別駐紮一處,周瑜和甘寧也能分開駐紮,順便再派出船隊環島探路。
還別說,周瑜和甘寧,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海外漂泊生活了,他們手下計程車兵,一開始倒是有逃亡的,但是經過幾波篩選輪換,凡是拖家帶口有牽掛的,都已經離開了這支海軍部隊,轉到太史慈那兒了。
能留下的,個個都是好色之徒,全靠扶桑這邊無法無天地女人數量維持著。
尤其是這一世的周瑜,小橋早就被諸葛亮納了,周瑜一個敗軍之將,家裡原本只有醜妻,之前流落夷洲吃苦殖民的那五年,原配的漢人妻子也因為熱帶病死了,周瑜光棍一條,那五年裡全靠夷洲的高山族女人撐過來的。
所以現在到了邪馬臺,哪怕土著女人更醜一點,主要是黑矮,但勝在數量,周瑜也忍了。他的審醜疲勞已經被迫降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