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67章 黃金帶來的底氣,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忘了。
回憶起來後,他才尷尬笑笑:“賢弟當日不是說,天子巡狩四方,其利有二,首先便是懾服不臣,向新附蠻夷宣揚天威。
其次,便是趁著這機會,讓朕和百官都更瞭解下情,上下同欲,便於巡視回雒陽後,便進一步實施幾項變法?”
李素聽了,還算安慰,好歹劉備沒完全忘記正事兒。他便順著這個話頭往下說:
“所以,之前都是小事,北疆之巡,主要是誇示武功,震懾羌氐。南海、閩中之行,關鍵是讓隨行百官親眼目睹如今大漢的香料、糖茶貿易之盛,稅源之豐。
現在到了會稽,才到了重中之重:陛下不僅要親自知道扶桑金銀礦藏之富足,關鍵是要讓重臣、世家們也知道。
因為回京之後的變法,首先關鍵還是財政與幣值。如今扶桑金銀銅開採都已進入正軌,中原百姓手上,以後的銀子也會越來越多,而不僅僅有金、銅。
所以,將來金銀銅三種鑄幣計價的並存,是無法避免的。朝廷只能是引導和規範,卻無法徹底杜絕其中一種的使用。
而三幣並存,也肯定會帶來一種危害,那就是無論朝廷怎麼規定這三種金屬之間的官方兌換比例,肯定最後會因為實際產量和稀缺程度的變化,而產生金銀銅比價始終來回波動。
最後,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哪種東西實際價值高於官方定死的價格,世家豪強和富商們收到那種幣後就窖藏儲備起來、不再往外花。
最後還是會導致時間久了之後錢荒,以至金銀都被一代代陪葬、或者因為財主地主老死昏聵忘了交代子孫、埋藏滅失。總的來說,是不利於國家穩定經濟和財政的。”
李素說的這個道理,劉備也是很門清的。畢竟他是出身貧寒的皇帝,底層人民的疾苦他很清楚。
別的不說,當年李素跟他結交一起混官場的第一年,他們因為揭發張純謀反、得了黃金五十斤的賞賜,
可隨後不就是一波“先按官匯折成銅錢給你,你嫌重要拿黃金,再按黑市匯率折回黃金實付”,一進一出賞賜就被打了六折。
當時劉備還捏著鼻子認了,因為這就是社會現實。有官匯有黑市匯的,肯定要承擔價格雙軌制的一切弊端。
親自被盤剝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劉備肯定不能容忍未來的國家有太高的金融炒作靈活自由度。
因為金融炒作自由度越高,馬太效應肯定越強。作為帝制集權的皇帝,誰會喜歡“金融自由”呢。
哪怕他們不知道什麼叫“虛擬經濟”,他們依然會本能就厭惡的。
李素其實也厭惡,並不是迎合皇帝。他覺得古代社會比現代社會優越的地方,就是沒有那種純虛擬的金融衍生品,才讓社會的盤剝速度放慢了些。
否則貧富分化的速度肯定會倍增,朝代更替的週期也會更加劇烈。
不過,認清問題歸認清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則是另一回事了。
劉備意識到三種金屬貨幣並存帶來的投機倒把空間後,不由憂心忡忡:“這個問題,丞相可有良策?”
他說到正事兒,很是鄭重,稱呼也從賢弟又變回丞相了。
李素侃侃而談:“無法根治,不過可以設法緩解。臣以為,兩種本幣並存帶來的投機空間,還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未來的思路,是要讓三種本幣並存,轉化為實際依然只有兩種本幣流通。
臣想到的具體做法,是讓銀、銅逐漸正常流通,而黃金則轉為國家儲備,只發行權利證明票據,但不實際交割。
考慮到黃金最少,也最便於統一管理,而且黃金儲存多久都不會生鏽,連銀那樣的發黑都不會,所以儲備損耗也是最小的,所以這個做法,應該會有挺強的操作性。”
劉備一開始沒理解,稍微琢磨了一下之後,他想到了已經問世二十幾年的“抄引國債”,便自然而然把李素說的“黃金權利憑證”,理解成了那種空手套白狼的“紙幣國債”。
那東西很容易超發的吧?就算名義上以黃金為擔保,但只要不承兌,那就還等於亂印,最後還是有較大機率信用崩盤,如何取信於商民呢?
劉備倒是不擔心自己亂印錢,但他覺得後世子孫太平久了,肯定忍不住,也沒有個約束。
有那麼一瞬間,劉備甚至產生了一種想法:要是皇帝的權力不是絕對無限的那就好了……也別限制太多,最好是有個超然的存在,在後世他劉備的子孫胡來的時候,幫忙踩一腳剎車,別鬧得太不像話就好。
可惜,這種超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