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6章 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人人聽得懂的初中化學知識拿來說。

李素對蝗蟲毒性的認識,其實也不算深,完全是後世穿越之前刷抖音,看到那些巴基斯坦、中東、阿三國鬧蝗災,然後評論裡的人說吃蝗蟲、另一些說飛蝗有毒不能吃,然後他看熱鬧學來的。

當然了,李素是個有好奇心的,他還不至於直接聽鍵盤俠,所以看過之後也不忘百度一下,至今依稀記得。

飛蝗之所以有毒,是伏蝗成熟之後,體內可能會產生微量的氫氰酸——非洲飛蝗氫氰酸濃度更高,國內的其實已經好很多了。

氫氰酸雖然也有毒,攝入過量肯定會死人,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氫根不穩定,加熱後氫氰酸就分解了,所以油炸炸透是比較安全的。

真正怕的是用水煮,尤其是鍋裡還沒煮到足夠氫氰酸分解的溫度,而蝗蟲的身體結構又已經煮爛、氫氰酸散佈到了湯裡,達到一定濃度。

而如果這時候往湯里加鹽,氫氰酸和鈉離子結合,把氫元素置換出去,形成氰化鈉,那毒性就瞬間提升百倍。氰化鈉有苦杏仁味,是明顯的毒藥。

更可怕的是如果湯裡混入了燒秸稈形成的草木灰,或者煮鍋的鍋底灰,那玩意兒裡面有鉀鹽的成分,硝酸鉀。

鉀離子與氰酸根反應生成氰化鉀——這玩意兒就更不用解釋了,比氰化鈉還猛得多。看看從十九世紀末到二戰,間諜為了防止被俘,毒牙裡藏的都是這玩意兒,咬破之後幾十秒內斃命。

所以吃飛蝗本身沒問題,關鍵是用煮的必須小心,不但不能加鹽加草木灰,連水質本身都有要求,不能有高濃度的鈉離子鉀離子鹽,就算迫不得已煮熟了吃,也要把湯倒了,因為鹽和氰酸根的反應都是在湯裡進行的。

……

可憐李素空有一身學識,卻連這麼基本的道理,都無法透過化學常識來講解,幸好他還有“實驗資料”,就跟張義逐條駁斥,提醒張義注意那些上報上來的死法,基本上九成五以上死者都是吃了煮的蝗蟲才死的。

還有頂風作案好奇心爆棚、因為幹活流汗太多想喝口熱湯,作死往湯里加鹽。

張義逐條看過來,發現貌似這個規律還挺明顯,只好從實驗結果將信將疑。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因為缺乏科學素養,覺得李素這是倒果為因、信口開河、事後諸葛亮,看著死亡記錄臨時總結的。

李素面對這種指責,當然只能學習姚崇了。幸好他也是早有準備。

“諸位!子不語怪力亂神,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李某有此格物致知之識,自然是一以貫之,豈有粉飾之理?你們不信我早就總結出此種規律,可敢跟我一試?

我今日還真就準備了一石長安城外剛剛撲獲、扯了翅膀小腿的蝗蟲。我們就在這京兆尹府內實驗,我以無鹽油炸。徹底炸透,親自食之,若是有毒,我自當斃命。

你們若是不信這毒性的原理,也不用你們吃煮蝗蟲,畢竟吃煮蝗蟲毒死的人已經有幾百個了,你們就喝一口加了鹽的水煮蝗蟲湯——你們不是不信這毒性因煮湯而起麼?不是非要歸咎於蝗蟲本身麼?抿一口加了鹽的湯,我這滅蝗之法就作罷,可敢!來人,架鍋!”

李素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讓人在府衙大院門口架起一口油鍋一口水鍋,當眾表演,以安人心。

張義略有退縮,但又不好下臺,想了想,頂牛說道:“老夫一把年紀了,若真是鹽湯致毒,就當老夫殉國以救百姓了,比就比!”

不一會兒,油鍋熱得快,李素這邊已經炸好了,李素在眾人的驚呼聲中,當眾吃了十幾只扯了翅膀和頭、小腿的蝗蟲——他雖然不怕毒,但也要講究口味的嘛,誰讓他是個美食愛好者呢。

劉備看李素這麼慷慨,也忍不住當眾表演,從李素這兒吃了一點,劉備都帶頭了,其他要討好劉備站隊的官員當然也吃。

水鍋熱得慢,還沒煮開之前,李素又讓人加了鹽,張義一咬牙,看水開始沸騰了,拿勺子吹吹,抿了一小口。

李素看他這人還算仗義,只是太迂腐無知,罪不至死,拉著他胳膊制止他喝完:“慢慢喝,先歇一會兒,要是覺得暈,就抬下去歇著吧,別急。喝急了救都救不回來。”

“老夫不怕!”

張義還要死撐面子,但李素不會給他機會,讓人摁住他,不給他一次性多。

沒幾分鐘後,張義果然漸漸暈了過去,李素也沒有解藥,只好讓張義家人抬走,慢慢等這點毒性自己代謝掉。

“府尹還真是有把握啊,果然是知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