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8章 反間反間計的反間計(八千字大章),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得到了李應急報,說不定比我們還早一兩天得到。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更加急於回撤,之前之所以沒有表露出來,肯定是怕被我們看出破綻,也怕擾亂軍心!
但咱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若能在戰前對敵軍大肆散播袁術出兵的訊息,敵軍在決戰中肯定兵無戰心!你們也一起想想,還有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地方,還有就是,若是袁術真到了長安,咱又該如何應對?原先都沒想過袁術會勤王,孤也一時不知應對。”
劉備口中提到的冢嶺山,是華山西南、秦嶺東北的一條山嶺,連線華山和秦嶺。冢嶺山跟秦嶺交接的位置,就是武關道的北口、秦末漢初時的嶢關。
眾所周知,從南陽到藍田的武關道一共有六百里長、穿越秦嶺山區,中間有商洛二縣。所以武關道上有兩座關隘,南端谷口的叫武關,如今在袁術手上,北端出口的就是嶢關,在西涼軍手上。嶢關就在藍田縣南郊不遠,商洛陷落後西涼軍全靠死守嶢關才能堵住袁術。
而且,四百年前,劉邦先入關中為王、滅秦,走的就是從南陽先武關、後嶢關,最後是擊滅了嶢關的秦朝守軍,才入咸陽降子嬰。
所以這次劉備和袁術的部隊進攻關中的路線,還真好就是巧合、恰好應了劉邦先後兩次入關中的軍事路線,這對於關中軍閥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畢竟大家都讀過歷史,都會借鑑歷史,遇到敵人走歷史上成功過的路線來攻打你,肯定會緊張。
打個比方,要是曹操、朱儁從函谷關方向攻過來,西涼軍才不在乎呢,朝中公卿也不會人心惶惶。因為歷史上就沒有強攻破函谷關滅秦的先例,秦地諸侯就有心理優勢。
荀攸聽完之後,第一個興奮起來,摩拳擦掌地比劃了一番,已經開始恭喜劉備:“恭喜大王!我料袁術此舉只是逐利而來,想趁著關中大亂分一杯羹。
但袁術絕無高皇帝之才,麾下也無良、平之才。如今李儒既然急調李別、董承支援嶢關,僅憑紀靈的兵力,應該不足以擊破嶢關。我們可以盡受其利、不臨其害。退一步說,就算袁術最後攻破嶢關,也不是目前紀靈的先頭部隊做得到的,還需要時日。
袁術不可能搶在我軍之前抵達長安,只要我軍擊破了李傕主力,就可以全軍勢如破竹沿涇河直趨漆縣、池陽,然後轉向槐裡,由渭水供應糧道,攻打長安。
甚至決戰順利的話,還能讓徵虜將軍提前以偏師拿下郿縣後,就直趨槐裡、細柳。到時候只要敵軍主力潰散,僅以徵虜將軍的兵力逼近長安,都不用擔心糧道被斷。”
荀攸這番話讓劉備稍微寬了點心,他對於袁術的出現能打擊李傕郭汜士氣這點利好,是非常欣喜的,怕的就是袁術摘桃子。
現在荀攸說袁術來不及摘桃子,劉備就徹底開心了。
不過,他也是跟李素搭檔七年多來,形成了思維慣性,此刻面對如此重大的決策和變故,只聽到荀攸叨叨了半天,李素卻有點呆若木雞沒有發表意見,不由還是有點心裡發毛。
這幾年劉備都習慣了,李素覺得有毛病,似乎就真是有毛病。
劉備愀然不悅問道:“伯雅,你怎麼看?何以不置一言?莫非是不同意公達的看法、覺得袁術會有威脅?”
李素這才驚醒,尷尬回答:“哦,倒也不是,我只是一時意外,震驚過度,失態了。”
原來,李素赫然發現,他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分析能力還真不如荀攸了。
李素自忖他的大局觀,以及對歷史前進正確方向的理解,在這個漢末已經無人可以跟他比了。
但是,要說“知人之長短、善於分析敵人”的能力,憑良心說,李素的真實水平是值得商榷的。
換言之,他可能有時表現得“對人性無所不知”,但那是建立在他讀過史書、大致知道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人設,而不是自己分析。
不靠先知,全靠自己獨立分析的話,他的“知人”最多也就“智力值90”的程度,說不定更低一點。
而這一次的突發事件,顯然就挑戰了他的軟肋——因為他根本沒想到,袁術這麼一個絲毫目無天子、在李素刻板印象裡就該狂妄到想自己當皇帝的諸侯,也會來勤王救駕!
袁術怎麼會救駕?怎麼能救駕?他不嫌弄個皇帝在身邊,做什麼決策還要每天請示,很煩嗎?簡直人設崩塌啊。
所以當劉備讓李素評價這事兒的影響時,李素都不知道怎麼推演了,因為他連袁術的出兵動機都想不通,就更想不出袁術的決心、支援力度有多大,是有棗沒棗打一杆,還是鐵了心砸大本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