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 關起門來才能說大逆不道的話,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滅了楊奉、收降了徐晃,便是戰國時大名鼎鼎的秦趙長平之戰古戰場。

不過,楊修寧可多說幾個字,也不想直接簡稱,因為他不希望提醒袁紹——如果答應了這麼劃分山西的勢力範圍,等劉備和袁紹徹底滅了亂賊長成完全體之後,雙方就會形成“戰國秦趙之勢”。

歷史上,長平之戰前,漢末河東郡這塊地方,本來就是韓國的,被秦國攻下了,導致韓國的上黨郡與河南的韓國主體隔開,成了飛地,韓上黨郡守不想降秦,才轉而降趙,才有了後來的長平之戰。

所以,楊修今天跟袁紹提議分贓的土地,就相當於“秦韓之戰”中韓失去的那部分土地,而且連邊界分法都跟當初秦趙分韓分得一模一樣。

劉備是秦,袁紹是趙,那對袁紹多不吉利?所以不能點破,免得袁紹迷信不爽。

當然嚴格來說,劉備比歷史上的秦還少掉隴地(滅了郭汜之後就不少了),但多小半個楚。

而袁紹比歷史上趙的全盛之地,還多了大半個燕(除了遼東以外的燕),以及半個齊(青州)。

對於楊修的這個提議,袁紹的謀士們當然也要跳出來擠擠水分。

今晚一直沒撈到機會的辛評開口說道:“關中凋敝,遠勝河北,為國鋤奸,卻是刻不容緩,除惡務盡。若是驃騎將軍掃平張燕之後,郭太、韓暹依然為禍地方,漢中王卻騰不出手來,我等怎可為了私誼而壞國家大事?

何況漢中王還有更重要的重任要解決吧?李傕死後,朝敵郭汜依然盤踞涼州,相比之下,郭太韓暹只是小疾,漢中王應該先輕後重、因時制宜,豈可膠柱鼓瑟?”

楊修始終保持微笑,也不反駁,等辛評說完,才“善意”地說:“辛從事可是河北舊臣了,漢中王與右將軍時常提起,七八年前,賈刺史執掌冀州時,辛從事便急公好義。辛從事之言,自然也是憂心國家,可惜也有預估失誤之處。”

辛評當年作為賈琮的文學從事,幫劉備、李素引見沮授,在賈琮那兒進言勸賈琮派遣劉備、李素去京城報告張純反情,可見他跟劉備的利益關係也是說不清楚的。楊修這是提醒他恰到好處,別把自己繞進去,袁紹對謀士的動機可是向來多疑。

虧得楊修不知道李素當初還給辛評送過金餅,要是連這點都知道,楊修今晚根本就不會給辛評機會開口。

辛評閉嘴之後,審配、郭圖又紛紛雜雜說了一些,無非是“如何與劉備親善應該注意方式方法,連袁術都做過的事情,主公也未必要再去效法。”

一時之間,楊修的勸說似乎陷入了僵局。

楊修還有最後一根殺手鐧,那就是他秘密帶來的人證、曹操手下的薛悌,不過這個殺手鐧不適合在跟袁紹分析清楚天下大勢、外交利弊之前就攤牌,那樣效果就不能最大化了。

所以楊修決定忍一下。

他拱手奏道:“袁公,既然雙方有心和睦,其他都是小事。修本有一言,事關國家綱常正朔,然不易酒宴相商,對朝廷與天子恐有不敬,還請袁公後日撥冗詳談,修有利於袁公根本的肺腑之言相告。”

他這是要袁紹“屏退左右”了,不是他想騙袁紹,而是有些話當眾說出來,有點大逆不道。

袁紹倒也有點小聰明,聽出這個意思了,但他還是表現了一下自己對下屬的信任,板著臉訓斥:“事無不可對人言!我袁本初光明磊落,諸公也都是心腹,有什麼話,若是不便酒後相商,明日可再來幕府公議!”

不過,雖然明面上示好了身邊的謀士,酒席散了之後,袁紹還是私下藉口“詢問楊修母親安好”,召楊修夜議,謀士們也都不知道。

楊修的母親是袁家人,袁紹問問親戚情況,這是天經地義的。

誰讓袁紹內心,確實很想聽一些“大逆不道”,但又不好意思在人前說出來的話呢。

他竟然隱隱有些期待,楊修能說出多大逆不道的話來。

“現在沒有外人了,有話就說。”

楊修左右一看,恭敬拱手:“袁公可知如今天下大勢?又可知天子得救、回駐司隸之後,天下諸侯誰人得利、誰人受害?四方虎徵,已有三四年之久,將來又有哪些征伐還能名正言順繼續下去?”

袁紹面不改色:“請試言之。反正本將軍公忠體國,絕對不會受其害。”

楊修振作精神,分析道:“天子回朝,且不被權臣賊將挾持,對天下諸侯最大的影響,就是從此之後,只要天子在一日,他們就不能再肆意互相攻伐、爭奪州郡。

此前數年,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