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計了還是這次才中的計?,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徐晃恰恰是關羽從平青州黃巾的戰場轉移到河東戰場後,才收服的。所以徐晃和太史慈跟隨劉備陣營的履歷,恰好可以形成時間上的互補。

這倆人合作了不到半個月,發現了這個巧合之後,倒也挺合得來。主要是他們都發現,可以從對方身上問出很多諸如“我沒來之前,主公和其他元老之間有什麼密辛”或者是“我走了之後,主公和諸位將領謀士有什麼恩怨”的情報。

雖然功績、升遷履歷之類的資訊是公開的,但人在職場,總有很多不為人道的小事兒,知道得多了也便於在主公和上司面前投其所好。

誰會嫌自己掌握的內部情報多呢?這倆人的“互通有無”,也就一拍即合,以至於這次太史慈甚至敢聽徐晃的建議,進行一些有可能會浪費的“多此一舉”提防。

太史慈放下手中的青銅酒爵,看著舷窗外的河水:

“徐兄,這次的安排,可是你自作主張,連我都為你擔了干係,關中目前的賑災情形雖然已經有所緩解、不急著要糧,但船隊水手空跑一趟,也是靡費不少,要是屢屢白跑,浪費的人力船資,可要從你的河東軍此前收復安邑的軍功犒賞里扣!”

徐晃笑道:“就算不中,到時候我親自給大王解釋。這些小損耗,大王還是承擔得起的。他是大氣之人,給我們前軍將領臨機應變的授權,自然不會追究這些雞毛蒜皮。”

原來,徐晃和太史慈之所以有這番對話,是因為徐晃之前勸說他:以他對韓暹和其他白波賊脾氣的瞭解,既然韓暹已經知道之前在安邑縣攻城戰中,種了疑兵之計,被詐稱關羽的威名嚇得放棄了縣城,那麼韓暹肯定會急於找回場子,挽回自己的面子和軍心威望的。

這種找回場子的行徑,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劫糧船隊。

所以,太史慈這次回程時,船艙裡其實沒有運多少糧食,只是外面掩飾了一層糧袋,裡面運的都是精兵!徐晃藏了三千人的戰兵在船艙裡,把安邑周邊的守軍主力臨時抽調了大半,守城的都是些民兵和苦役營。

袁紹賣給劉備的新一批糧食,目前還藏在安邑城的倉庫裡呢。

反正也就離城幾十里路,也不怕韓暹突然腦抽去攻城,就算有小意外也來得及回防的。

太史慈覺得徐晃當時提議的分析有道理,但到了執行的過程中,他還是覺得有一定點不靠譜:“那你怎麼就判定當初我去程的時候,韓暹不會來劫、非要等我們滿載了糧食回程的時候,韓暹才會來?”

徐晃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確實拿賢弟冒險了,不過,我至少有九成以上把握。打仗嘛,哪有萬全把握的。我估計,韓暹這樣的人不敢再冒著往死裡得罪袁紹的風險,搶劫你給袁紹的貨的。所以他只會搶袁紹給我們的貨,反正已經得罪了。

別看韓暹這人是個粗豪賊首,他也是懂得左右逢源、不該得罪的人絕不得罪的,否則在河東這種迎來送往的交通要津地界,把控關中與關東往來,他能安穩盤踞六七年?真要是見人就搶把事做絕,早就被四方聯合圍堵剿滅了。

他搶關東諸侯為主的那幾年,就會跟西涼軍稍稍緩和關係,搶關中諸侯的時候,就會跟新上來的關東諸侯搞好關係。而且這種切換,往往是看準了兩邊諸侯的人選發生更替的時候。

比如他對牛輔妥協的時候,就搶劫王匡。等牛輔死了,他覺得關西諸侯這個靠山靠不住了,他也不會馬上反覆無常,而是會等一等,後來等到跟他有仇的王匡也死了,河內太守換了張楊,他才緩和了關東諸侯的關係,改搶關西商旅,對張楊暗中示好,表示‘我不是跟河內人有仇,我只是跟王匡有仇,既然現在河內換了你執掌,咱的恩怨重新再論,過往一筆勾銷’,偏偏這招還屢屢得手,韓暹是被慣了。”

還別說,韓暹這種夾縫求生的做派,還真挺像後世對付多派輪流執政的外國時,那種“我只是跟你前一派執政關係不好,不是跟你們這個政權關係不好,你們既然換了顏色咱正好重新交好”的伎倆差不多。

間於齊楚玩得賊溜。

太史慈聽了,也是多了幾分信心:“徐兄對白波賊的心理、做派知之甚深啊,可謂知己知彼矣。”

徐晃微微有些不好意思,但正在跟對方拉關係,也不諱言,反而藉機顯示自己很豁達:“若是外人這麼說,徐某定然是要不快的,既然是太史老弟,咱一見如故,也明人不說暗話了——我自己就當過兩年的白波賊,還是楊奉的副將,怎麼會不瞭解呢?”

太史慈笑道:“你瞭解韓暹,韓暹卻不瞭解你有多瞭解他,輸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