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後大半個月,李素就宅在成都周邊,每天吃著火鍋燒烤。

白天巡視自己的領地,驗收這兩年來的種田成果。

晚上陪陪老婆,欣賞一下妻子每天對家裡女樂的調教成果,享受點改良版新式雅樂。

反正在劉備回成都之前、在趙雲太史慈跟孫堅周瑜交易達成之前,他也沒什麼別的緊迫事情可幹。

蜀郡和犍為郡這兩年的種田成績也著實斐然,走了那麼久,回來再看幾乎都認不出來了。

都安縣和郫縣的都江堰流域地區,每一條河渠邊上,水車都已經密密麻麻造得飽和了,一共兩千多座,一半多是繅絲紡紗的,還有幾百架碾米鍛鐵。而李素去年離開的時候,要比現在少一個數量級。

所以屈指算來,李素當初規劃的“蜀錦產業鏈”,其實繅絲這一環節,產能已經100建設完成了。

甚至暫時因為蠶桑不夠,繅絲環節產能過剩,有時候水車空轉,都沒有足夠的蠶繭供你繅,只能臨時改裝,分出一部分動力去紡麻。

這天李素剛好來到都江堰,看到這一幕時,便詢問起身邊陪他視察的諸葛瑾:“百姓種桑養蠶的積極性如何?桑林規模有上去麼?你作為郡丞,有沒有讓各縣每年每季上報新種桑林的規模?”

諸葛瑾也是滿臉“致富經”上鏡人員的標準得意之色:“當然,右將軍有暇,可以去龍泉山看看,龍泉山上的舊樹,都差不多快被砍禿了,全換上桑林了。都安縣這邊的青城山邊緣,也跟龍泉山砍得差不多了,就剩南邊犍為的峨眉山好些。

也多虧了尊夫人讓人從《農政要術》裡挑了一些頁和插圖,讓人刻印了好幾百份,給每縣每鄉的大戶發放,我們也督導官員們勸農傳授,所以很多百姓學會了‘嫁接’之法,把一些可以跟桑樹混接的樹木砍了一半留下樁子,還能省兩年的桑林生長期。”

桑樹的嫁接,就是把桑樹苗枝削出一個楔形的端面,然後插到舊的其他品種的樹的新鮮砍斷的樹樁上,樁子的截面也會另外砍出楔形凹陷的剖面,把嫁接紙條和樹樁的一部分樹皮對其,確保水分養分可以流通後,就有較大機率成活。

當然桑樹也不是和什麼樹樁都能嫁接的,品種跨越比較大多半會死。李素一開始也不知道哪些品種可以,最穩的就是拿吃桑葚用的結果用桑樹,跟養蠶用的產葉桑樹嫁接。蔡琰當初也是跟李素閒聊時,得到了這個訊息,隨手寫進《農政要術》裡,但沒有親手實踐過。

去年諸葛瑾剛要推廣嫁接時,還做了不少對照實驗,結果死了幾十批次好幾千顆樹,才總結出了一些寶貴經驗,增加到《農政要術》裡去。

實驗的結果是:除了結果用的桑樹外,還可以跟無花果樹、薜荔樹之類的果樹嫁接。最誇張的是,他們試驗後發現從南中傳入的箭毒木樹都可以跟桑樹嫁接。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這兩年裡,諸葛瑾先讓人把青城山龍泉山上凡是有這些樹的,砍伐的時候樹樁都留著,嫁接上桑樹枝,這樣可以比從樹苗狀態生長節約一兩年的生長期。

那些從小樹苗長起來的桑樹,五年才能達到桑葉產量的巔峰,一年養三季蠶。而嫁接的桑樹三年就能達到巔峰產量了。

李素也挺好奇,反正都江堰離青城山最近,他就讓諸葛瑾帶上一些衛兵,深入民間微服私訪一下。

一行人策馬來到青城山腳下,就看到一處方圓數百頃的山坡桑園,滋蔓極廣,一大半都是才兩年生的小樹苗,還不能養蠶。一小半是嫁接的,已經開始產桑葉養蠶了,只是產量還不大,理論上再種一年多就可以達到巔峰狀態。

李素:“此處是何人產業?他們田地倒也夠多。”

諸葛瑾:“是楊氏的產業,楊家的幾個主要名士,當年都被劉焉殺了,土地被充公不少,但還有旁支,在都安、郫縣仍然有產業。不過右將軍儘管放心,他們現在對大王的統治非常心悅誠服,還多次跟我表示過,很感激右將軍教授他們新的致富發家之法。”

李素:“那就進去看看。”

楊家看到有諸葛瑾帶人來視察,當然也早就出來迎接,見到李素,雖然不認識,但諸葛瑾一介紹,他們就納頭便拜,為首的是個年輕人,看樣子還很謙恭,沒有世家子弟的驕矜之色。

“不必多禮,我已不是蜀郡太守,就是念在蜀地是我曾經任職之地,回來看看你叫什麼名字?現居何職”李素溫和地讓他們起身。

“在下楊洪,乃是白身,隨族中長者在青城山耕讀傳家。”那年輕人禮貌回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