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容易,主料二氧化矽燒就行了,或者用黏土磚也能燒,近似於燒出一定的玻璃化反應,瞎碰都能碰到這個選項。歷史上唐宋時期的工匠自己就摸索出了燒瓷窯用的耐火磚,不需要化學知識。

所以,在李素放手自然發展的情況下,他這一世有可能看到工匠們燒瓷器的溫度能比鍊鐵更高出一百多度,也更容易量產普及。

……

把摸索燒瓷的需求、腦中能想到的大致注意事項,都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之後,李素就帶著諸葛亮,一路坐船閒聊,往回趕去成都。

後面的技術活兒讓具體的人慢慢摸索就是了,用不著他親力親為。而且沒個個月的實驗摸索,是不可能真的出產品的。

估計最快也要193年秋天,李素自己才能用上青色的瓷器吃飯喝酒了,然後給身邊的朋友送一送。年關的時候,差不多能在蜀地內部賣一賣,至於出口到其他軍閥的地盤上創匯,至少是194年開春了。

李素一路上也不吝教諸葛亮一些基本化學原理,比如告訴他鍊鐵和瓷釉燒製過程中的變色,其實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瓷釉的變色也包含了氧化鐵被還原的過程。希望破除諸葛亮心中的神秘主義色彩,讓他更加敢想敢摸索。

短短兩天的回程航程,李素的船隊再次經過了南安縣,距離他之前從南安南下,已經過去了小半個月。而僅僅是這小半個月,李素再次回來時,就看到了非常欣慰的一幕——

樂山居然被裂開了一條縫,足足幾十丈高深,一直裂到大渡河河面的海拔。已經有大渡河的江水,沿著山體崩裂的位置沖刷湧入,沿著鈍角注入岷江。雖然從這條裂縫裡流過來的大渡河河水只佔總徑流量的估計不到十分之一,但著實是個好開頭。後續就是翻版擴大規模的簡單重複重體力活兒,複製目前的勝利就行了。

而李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的船隊回到南安的時候,居然不用棄船登岸換馬趕回成都,而是有施工隊派了幾百個民夫臨時客串拉縴,把他的船拉過了這個交匯的河口。大渡河的漩渦威力已經比原先減弱了好幾分。如果將來徹底修好,說不定就連縴夫都不需要了。

諸葛亮在旁邊全程圍觀,也是對這種人定勝天的豪邁感頗為震撼:“入蜀數年,聽本地故老相傳,岷江與沫水匯流之處,渦流湍急如鬼門關,自古無船可渡,今日竟被李師修道堰攻克了,當真匪夷所思。”

“以後你匪夷所思的東西還多著呢,要時時謙遜,保持心態開放。”李素敲打幾句,也不再多說。

在沒有下船的情況下順利透過南安,船隊再逆流兩日,正好回到成都。

……

一到成都,李素少不了先把此行的種種收穫,都跟劉備彙報一番,尤其是軍工生產的進展、大鍊鋼鐵的藍圖利好。劉備問得很細,屢覺歎為觀止。

彙報完之後,臨了時劉備關照了他幾句:“對了,年初你走之前,不是把‘租庸調法’改革的思路,跟子初(劉巴)大致說過了麼。這一個多月,孤一直讓劉巴在那兒草擬潤色具體執行的方案,已經有眉目了。

你遠歸辛苦,先歇息兩三日,讓子初把案子給你看看,沒什麼大問題,就交付群臣商議吧,看看有沒也有異議。如今春耕也差不多種下去了,剛好過了最農忙的時節,官吏士紳豪強們應該都比較有閒心議政。”

租庸調法的改革,也是已經“悄咪咪地進村,只做不說”地偷偷小範圍試點了一兩年了。李素也提了幾次,現在全面稅制改革的時機也差不多成熟了,正好推進下去形成常法。

李素便欣然領命,回家休息了兩天,陪陪老婆逍遙一下,然後就去找劉巴幹正事兒了。

當然了,以李素的身份,肯定不用他去拜訪劉巴,只要他有空的日子,提前兩天通知劉巴過來就行了。

剛剛才加盟劉備陣營兩個月的劉巴,就恭恭敬敬拿著稿子上門接受檢查。

李素讓婢女烹茶奉客,展開劉巴帶來的檔案看起來。

僅僅幾秒鐘,李素就意識到,劉巴不愧是個思維縝密的經濟立法人才,到底是歷史上制定《蜀科》經濟稅制部分的人。

雖然租庸調製的思路都是李素提供的,但劉巴在執行層面把指標都定得非常合理,還詳細寫了諸如“租的糧食和戶調的錢、帛該如何折色,如何防止豪強借機囤積居奇卡指標盤剝百姓”之類的注意事項,每個指標為什麼要這麼定價,後面都有小字解釋。

“有點兒意思,等我慢慢看,不要急,先喝茶。來人吶,給子初兄另上好茶,再拿些果品糕點來。”李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