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史學家成功的“學術理論界大規模造核心”運動,非常稀少,新造的核心也不多,也找不到合適的藉口。
後世李世民、朱棣雖然也算武功不錯的君主,但是確實“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力打下來後不知如何細緻地搞教育造核,否則後世還哪來的越南朝鮮?
文事佳者,必以武略濟之。
武略強者,何嘗不需要以文事繼之、以建立對新增領地的穩固統治!
以蔡邕原本的實力,他其實未必能對造核這事兒理解得那麼透徹。
但主要是他招了個女婿,前世專門修正統論,連大學裡修的歷史課地理課、一切“自古以來”的伎倆,都是為了服務於“領土造核”。
蔡邕跟李素交流學問多了之後,這方面也就更加學壞、融會貫通了。
蔡邕的文史底子畢竟比李素強多了,把思路一吸收,立刻如同一個原本就內力爆表的高手,借鑑了李素“獨孤九劍”的招式一般,威力暴漲。
而且,蔡邕今天跟劉備提到的事兒,其實也是水到渠成,外部形勢到了這個份上了,需要有人去做這個事情。
歷史上,蔡邕被王允搞死了,他只是沒時間,馬日磾惋惜蔡邕之死時那幾句話,普通人或許看不懂。
但如果細細挖掘深意,馬日磾說“如此恐不長久”,怕不是在說“不知造核造天命造正統,則僅靠武力怕是也不長久”。
如果大漢重新統一,成為一個擴張的長期帝國,新一波的造領土核心幾乎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蔡邕今天提的在《史記》的第一篇前面再加《史記索隱》、加《三皇本紀》,其實後世原本歷史上,到了唐朝初年就有人幹過。
唐人為什麼要這麼幹?那是因為漢到唐之間,幾乎沒有長時間的大統一王朝,分裂的南北朝自己的固有領土都收復不完,不需要新造核心。晉、隋都太短命,也來不及造核心。
而唐跟漢一樣重新實現大一統擴張了,所以要造核心,也來得及造。
唐人的《史記索隱》加戲的部分,從動機角度翻譯一下哦,其實就是解決了隋唐統治階層的鮮卑化血統混血問題——
漢朝人寫的造核心歷史書,不需要面對鮮卑人的問題,當時他們才剛出現,還是蠻夷呢。
唐朝人不能不解決這個問題,不然北朝統一南朝後的正統性危急就始終會有隱患,因為畢竟南朝才是“秦漢第一帝國”法統一直傳承有序繼承下來的。
所以唐人重修三皇之後,就發現不論是鮮卑人還是高句麗人,都成了也是三皇以來某個犄角旮旯分出去的,這樣大家就都是華夏,沒有心理負擔了。
當然,唐人這麼修了之後,高句麗問題倒是沒有徹底解決,也留下了後來的一個歷史隱患——因為你都說了高句麗也是華夏的一部分,是很古早分離出去的,然後到了現代,韓國人就說一切都是他們的。
這是造核過促、文事佳而武略不濟的典型了。書寫早了,武力征服沒跟上。唐太宗的時候覺得自己征伐高句麗成功了,可以一勞永逸吞併,結果後來沒造完還是吐出來了。
不過,這也跟唐朝人再來補史記造核、公信力有所下降有關。
畢竟距離司馬遷都七百多年了,你說你出土了新的證明司馬遷當年缺漏了的竹簡,世人也不信啊,這教育效果就差了。
但現在不一樣,蔡邕和李素,距離司馬遷還不到三百年,都還是漢朝。而且有李素參與的話,這個“竹簡出土”的過程肯定會更縝密,不容易被人看出漏洞。
更關鍵的是,李素和蔡邕有這方面的操作經驗——遠的不說,這樣的事情,李素和蔡邕其實已經幹過一次了。
那就是蔡琰縮編《漢書》為《漢紀》,並且新修《後漢書》。
在《漢紀》和《後漢書》裡,《西南夷列傳》這篇就是蔡琰按照老爹和丈夫的暗示,調整過的,那些滇黔南中地區的民族,出身血統已經比一開始《史記西南夷列傳》裡更高貴一些、也更融入華夏了。
前些年,劉備還只是權攝漢中王、益州牧的時候,就已經讓歷任建寧太守、滇州布政使的顧雍,負責教那些蠻夷部落酋長家的小孩讀書時,讀的蔡琰寫的新版《漢紀西南夷列傳》。
效果非常不錯,所以顧雍當上布政使之後,南中地區從未反叛過,也沒武裝抗稅抗服役過。
孟嘗孟信這些老一代的酋長不識字、錯過了讀書的黃金年紀。
但他們的子侄孟獲等人,就是跟著顧雍學的蔡琰編的西南夷歷史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