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3章 統治階級才能學的歷史課,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行之輻射,悅近來遠,無遠弗屆。而此道多為史家所修,窮究史籍奧秘之人,便能揣測其中本源,不知陛下,頗讀史否?”

蔡邕的話,用人話翻譯一下,就是:

宇道是論證華夏天下無遠弗屆,想辦法證明空間上不管千萬裡外的人,也是炎黃子孫分出去的,所以我有權拿回來。

宙道就是殿興有福論那種,設法論證天命在時間上古今長存。

一個是華夏正統在空間上的蔓延,一個是時間上的存續。

這兩門學問,其實都是有很深奧的講究的,古今為皇帝搞正統論的帝師級哲學家搞的就是這個。只不過大部分小白不感興趣,不如打打殺殺來得熱鬧。

而蔡邕的學問方向也是搞這個的,所以恰好都略有研究——如果十二年前蔡邕沒遇到李素,他當然搞不出《殿興有福論》,但如果給他時間,他也能琢磨出一些次一點的成果,只是沒現在這個那麼好用。

劉備聽蔡邕這麼說,立刻鄭重起來,他倒也謙虛:“朕少不讀書,自起兵之後,倒是常常請教身邊博士,求以史為鑑,而知興替。

不過朕也就讀讀那些能直接借鑑古人行政、用兵、用人做法的史料,其餘不曾多涉獵。太傅是當朝史家第一,朕那點粗淺讀史,不值一提,還請太傅直言教我。

反正還有三四日才到雒陽,有的是時間,朕這三天就專心向太傅求教。”

劉備這麼謙虛,主要也是他的心理期望瞬間拔高了:蔡邕要介紹的絕招,如果又是一個類似於《殿興有福》那麼牛逼的玩意兒,那他這個皇帝也做得太爽了,上天直接賜給他時間和空間兩大神級殺器!

蔡邕心裡有底了,就從基礎開始掃盲:“陛下既然也略讀過史書,《史記》本紀第一篇《五帝本紀》,總瞭然吧?”

劉備一愣,有些尷尬:“這……看是看過。實不相瞞,朕一直覺得,若是那些有帝王施政得失詳述的篇幅,朕都是認真學的,不懂也會找博士講。

但這《五帝本紀》,雖為史記第一篇,卻大而無當,無非是講了五帝血統傳承、世系族譜、遷徙流轉,沒什麼經驗教訓可學。

朕並非治學之人,實在不願死記硬背上古先王的族譜籍貫。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深意?”

劉備這番辯解,不是熟讀過史記全文的人,或許聽了有點懵逼,所以需要再稍稍翻譯一下:

《史記五帝本紀》的主要內容,都是黃帝開始,加上後面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個人祖宗是誰、誰是誰的子孫、還有什麼旁支兄弟姐妹、娶的老婆是什麼氏的,又遷徙到哪裡……

想想也很正常,尤其是現代人都知道,華夏有體系的文字是甲骨文才開始,所以夏朝連遺蹟都不能說明確挖到,原始文字史料記載自然也極為稀缺。哪怕是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只能是從傳說裡蒐集掌故。

這種情況下,五帝本紀確實只能記這些很粗略的事情,至少堯舜開始,才有一些行政理念的典故,還是為了起到寓言警示作用的。而皇帝、顓頊、帝嚳根本沒有什麼有教育意義的典故,純就是家譜。

不光劉備讀了會鬱悶,很多不懂正統論的人,如果讀《五帝本紀》,也會懵逼,都什麼沒價值的流水賬!

不過,在蔡邕這樣的行家眼裡,情況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蔡邕是直接透過現象看本質。

他微笑著聽完劉備吐槽,捻鬚啟發道:“陛下覺得這不過是家譜籍貫流水賬,也不奇怪。天下讀書人,讀到這一篇,一萬個人至少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是跟陛下一樣的想法,不知其中另有深意——所以,才民智可用。

讓老臣為陛下梳理一下吧,《五帝本紀》的譜系籍貫部分,幾句話概括,大致是什麼意思呢?

黃帝是有熊氏少典之子,有二十五子、建氏者十四人,黃帝自己正妃嫘祖為西陵國人,其餘納妃又分屬何氏,所以其子有混入那些氏的血統……

再到黃帝之子玄囂、昌意,分別娶妻東夷鳳鴻氏與蜀山氏。

昌意生帝顓頊,而玄囂之孫為帝嚳,帝嚳又生摯、放勳,初立摯,不賢而天下人改擁放勳,是為帝堯。連最後的舜,都是黃帝八世孫、帝堯的女婿……

總結下來,黃帝為五帝之首,第二的顓頊是他次房的孫子,第三的帝嚳是他長房的曾孫,堯是重孫,舜又是另外一支的八世孫……”

劉備聽到這兒,有些頭髮昏,他連忙擺手表示希望提速:“太傅,朕雖讀史不詳,不過這些還知道,雖然記不清五帝后四個分別是黃帝哪一房哪一支,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