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8章 斬殺林邑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多也就丟二三十步遠。
這個距離太危險了,不利於騎兵對大象放風箏。所以李素當初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加大甩動力臂,便於發力扔得更遠。
比如裝個手榴彈柄,或者向投石兵那樣弄個投石索把鐵罐甩起來……
一番對比實驗,李素當時最後選擇了投石索結構。主要是這玩意兒古人接受度高,加工起來也方便,幾根繩子做個網兜套在鐵罐外面就行了。
不過實際使用測試當中,也出現鐵罐形狀不規則、投石索網兜在出手時不易把鐵罐在最佳位置甩出等等麻煩,好幾次都甩偏了,就跟鐵餅運動員多轉了幾度角,最後落地時能差很遠。
最後,居然還是趙雲自己看李素很苦惱,幫他給出了臨門一腳的建議:那就別費勁搞重複利用式的網兜了,直接一次性網兜!套上就拿不下來那種!使用的時候多甩幾圈,加速到足夠快時,算好角度直接脫手,把繩網兜跟鐵罐一起扔出去!
李素一想對啊,他居然被傳統投石索兵器的固化思維給限制住了!
傳統投石兵的投石索要重複利用,那是因為單塊石頭殺傷力極為低下,所以需要反覆持續的火力輸出。而且石頭便宜,比繩網兜都便宜,那當然是便宜的部分一次性,值錢的部分重複利用。
但現在要丟的是火藥鐵罐,彈藥比投射器值錢多了,彈藥都用得起,還省什麼投射器?一次性不就好了!穩定性第一!
想到這兒,當時李素腦中豁然開朗,就想起了他前世看過的二戰時期反坦克戰史:
1941年初,蘇芬戰爭持續期間,芬蘭人為了提高“沒落托付雞尾酒”的反坦克射程,提高反坦克手的生存率,就把古代投石索跟燃燒瓶結合起來,用可重複利用投石索甩瓶子增加射程。
但這種“節儉”的做法顯然導致了可靠性下降,實際上依然導致反坦克手出手遲緩,多了不必要的傷亡。
後來美軍學去了這一招,開發制式的反坦克粘性炸彈(就是《英雄連》這些遊戲裡被稱為“襪子”的反坦克炸彈)。米國人財大氣粗,當然以作戰效率為第一,完全不考慮成本。
“襪子”黏彈也需要柔性甩柄增加投擲慣性和射程,但米國軍火商就直接做成一體式,把握持部分一起扔出去。
趙雲勸李素把“投石索丟火藥罐”改良成“一次性一體式設計”,倒也頗有美軍改良芬蘭軍土辦法的神韻了。
這,才有了今天趙雲的騎兵們手上這件反戰象武器:一個牢固的、無法解開的麻繩網兜,裡面套個鐵皮火藥罐。每一條麻繩的尾部都抽出來擰成一股,非常便於握持甩動加速。
觸手冰涼的鐵皮和絲毫不會打滑的麻繩,給了趙雲麾下騎兵普遍的心裡安慰。
他們冷靜地分批逡巡橫掠過陣線,依次用隊中火把手的火把點燃導火索,然後猛甩五六圈,把罐子的慣性加速到最大,再脫手飛出,竟能至少把五漢斤的東西扔出五六十步遠,個別力氣大計程車兵能扔出七八十步。
區連的象群肆虐而來,僅有少數剛好被幾斤重的鐵罐直接砸中身體。但皮糙肉厚的大象被這樣砸擊,根本不以為意,就像人類壯漢被小孩子丟的小石子擊中一樣,最多隻是微微一疼。
但他們的自信和蠻勇衝撞也就到此為止了。
趙雲的擲彈騎兵非常靈活,因為擲彈的操作難度本就比騎射容易太多,騎兵的陣勢非常容易保持,被逼近計程車兵也能輕易退開保持距離。
而隨著一聲聲的火藥爆破聲和火光、刺眼的硫磺毒煙散開,象群很快開始陷入混亂,跟漢軍歷史上前三次碰到的同類一樣,很快自相踐踏起來。
“殺回去!攆著象群的後面丟火藥罐!不要扔太遠!逼著象群往那些蠻兵密集的地方衝!”趙雲痛打落水狗,絲毫沒有憐憫,還冷靜地讓這些瘋象為自己所用,狂踩亂殺那些蠻兵。
蠻兵們不得不面臨數面受敵的窘迫,很多人不得不返身砍殺受驚的己方大象,還是依然不免被在人群裡踩出幾十條血路,殺掉數百頭大象。
趙雲趁勢發起總攻,親自帶著騎兵銳不可當,找到一處縫隙,直搗已經混亂不堪的區連中軍。
趙雲親自策馬衝向一頭大象身側,先是一槍狠狠紮在大象側腹,銳利的鑌鐵長槍不比凡兵,在騎兵衝刺的巨力下扎穿半尺厚的粗糙堅韌皮革,捅入象腹數尺之深。
區連的坐象都忍不住慘嗥發狂坐倒,趙雲巧妙地控馬閃避開轟然倒塌的象身碾壓,這才返身殺回。
相比之下,坐在象轎裡的區連,都年近七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