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結束,後續的活兒不用那麼多人幹。
不僅朝廷的部隊可以全部脫產專心搞工程,哪怕是河南尹和南陽本地的農戶百姓,也能抽調出一小半的壯丁來為朝廷服一個多月徭役,
反正地裡剩下的活兒不太多,每家一個壯丁,其餘搭上女人小孩也幹得完了。
眼看開工在即,李素也抽出時間,準備花半個多月,視察一下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行程將會涉及兩個郡。
他準備先去一趟雒陽新區的工地,再走伊川水路逆流過伊闕關到新城、改走陸路去宛城,最後視察一下葉縣和博望之間的運河工地。
諸葛亮也提前知道恩師的工作行程,所以早就把這個冬天和春天新鼓搗出來的玩意兒都安排好了。
十六日當天,李素一行先坐船順伊川而下,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午後就抵達了雒陽新區工地。
經過之前兩個月的準備,李素看到的是邙山餘坡雖然還沒徹底平整,但土地已經大致分割規劃好了,按照未來規劃的街區,形成一個個方塊,先把道路弄平。
同時在每個街區裡都挖了水池,都蓄上一定量的水,便於後續施工的時候找平水平面,確保路有坡度而房屋牆壁絕對鉛垂,不至歪斜。
此外,道路兩旁還粗略挖了排水溝,既便於在新城區建起來之前,就提前規劃好下水排汙,也是便於後續蓋房子的時候測量。
這個排水溝的設計,不光有諸葛亮黃月英參與了最後的審查,還聽取了羅馬來的工程師提圖斯的意見,另外馬鈞也貢獻了一部分思路。
所以,排水溝被修成了與道路平行、但不像道路那樣坡度平緩。而是跟街區一樣,一段一段有階梯銜接。
比如路面應該是沒有臺階的,有了臺階輪式車輛就沒法透過。城區東西三十丈的距離可能海拔要下降一丈,那坡度就是百分之三左右。
但排水溝不用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可以修成每三十丈距離內坡度是百分之一,這樣也足夠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了。
差額的百分之二坡度,大約是六七尺落差,就在街區的盡頭,留下一個六七尺深的豁口,排水流到這兒之後,會垂直下墜六尺,形如一個小瀑布。
因為水渠不用像路那樣考慮“透過性”問題,這樣的階梯狀設計是完全沒問題的,怕汙水飛濺或者水流砸落的噪聲擾民,可以在排水溝的斷口處搭建石板的遮蔽,反正幾十丈才一處斷口,也沒多大施工量,成本完全可以接受。
而排水渠底面修好後,就可以供未來民間自建房屋的工匠有了找平坡度的依據。畢竟目前李素手下只有官方的測量團隊有精準的測量技術,集中作業把測量的活兒幹了,讓後續百姓減少點測量作業量,也是事半功倍。
同時這樣的高度差額,也不至於讓道路路面高出兩側排水渠和住房區太多,不會因為掉下路沿就導致人畜摔傷,反正最大的高度落差也就六漢尺。
漢朝還沒奢侈到給路都修護欄、給排水渠都全程蓋石板修成暗渠的程度。交通安全只能是靠自己小心,走路摔死也不會有人訛政府路修得不夠好的。
以後如果加蓋那些額外安全防護的市政設施,那也是天下太平之後的事兒了,政府幫蓋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
不過,考慮到城區肯定會有的坡度問題,未來的雒陽新區依然會東西走向的街道兩側設坊牆,因為東西向的路相對有點坡度,道旁也不安全,不適合搞商業。
而南北走向的街大多數沒有坡度,適合直接臨街開門。李素覺得他既然要鼓勵雒陽周邊的商業氛圍,加上新區本來就沒有多少政治和軍事屬性,可以考慮放開坊市管制,允許南北走向道路兩側都開商鋪。
這些活兒做完,雖然一座房子都還沒蓋起來呢,但是雒陽新區的基礎已經打好了,頗有現代化城市建設先規劃、先做三通一平基礎交通設施,把保障性工作公共服務都做完了,後續蓋房子才便捷。
……
大致把雒陽新區的街面都走了一遍後,時間也臨近黃昏。諸葛亮最後帶著李素參觀了一座位於城東北角、靠近洛水和黃河河口碼頭處的工坊。
那地方是雒陽新區營建的木料集中加工場。把新區範圍內要砍伐的木頭統統運過來,再把外地運來的木料也都集中到此加工。
而上元節之前,黃月英琢磨的那個“水車圓鋸作坊”,如今已經大規模實現了,洛水之畔特地修了幾十部水車。
考慮到洛水流速不夠快,水能不夠湍急,還特地在旁邊修了蓄水池,從上游數里外提前引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