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越,連豫章廬陵與山越都丟了,沒有滇州兵用武之地,他們到了北方不習寒冷,恐難以苦戰。

所以,漢中、三巴之地民風彪悍,多山少田,人口卻稠密,多有百姓無田可種,還是繼續從那兒抽兵免稅,可以讓這些部隊到宛城駐紮,與南陽本地的新募兵一起,歸屬於南陽守將高順麾下訓練、並防守地方。

另外,我軍去年冬天在河內抓獲袁紹軍戰俘、降卒兩萬餘人。您剛才說李師在江東也累計抓獲孫策舊部戰俘兩萬餘人。

太尉以為,高順擴編新軍整訓之初,可以以舊部四萬人為骨幹、佔三分之一,以老帶新。同時以三巴、漢中、南陽新兵四萬人佔另三分之一,再以袁紹孫策降卒四萬佔最後三分之一。

如此,四萬擴至十二萬,整個朝廷的機動兵力從三十二萬擴軍到四十萬、對外則宣稱五十萬。這樣的以老帶新編練速度,不用半年就能成軍,新兵的戰技應該能跟上,袁、孫舊部的忠誠度也能漸漸洗改。

事成之後,高順麾下原有的數萬精兵、老兵,可逐步由吳懿帶領,派去夏口、柴桑支援李師平吳越。

若是保密得當、操作得法,時機恰當時,對外還可以提前趁著哪天高順練兵有所小成時、打個時間差放假訊息。

宣稱高順之兵並未練成、實際上陛下是抽調了河東的預備隊去宛城、讓宛城的高順精兵去柴桑前線。所以河東河內前線兵力實際已經沒有十五萬了,可能就十二萬甚至十萬,這樣,也有可能把沮授勾引出來,敢於野戰。

當然,具體得隨機應變,現在說還太遠,無法預料那麼久之後的事情預料得太精確。到時候怎麼騙,還要臨時想詞設計。”

黃權很認真地聽完了諸葛亮周到的建議,心中也很是認同。另外,他也知道,這番話未必都是諸葛亮自己的心得,至少關於擴軍練兵的日常經驗肯定不是諸葛亮的,應該是關羽的意思。

關羽只是不善言辭,藉機讓諸葛亮這個長史幫他整理好了、有條有理地擺到檯面上。

黃權雖然不知道後世的軍事理論,但根據樸素的軍事經驗常識,他也聽得出:擴編新軍的時候,留三分之一老兵作為骨幹模範帶隊,確實是最穩妥最能形成新部隊戰鬥力,又不至於老兵太少跟泥牛入海似地被稀釋得無影無蹤白白浪費。

後世採用三三制的國家,在近代擴軍動員時,一般都是按三倍動員。比如一個團到了戰時要動員擴編到三個團,那就把原有精兵團三個營拆到三個新團裡,每團放一個老兵營帶兩個新兵營,能較快形成戰鬥力。

而諸葛亮這次的建議,其實更加巧妙一些。

因為袁紹孫策那兒抓來的戰俘,戰鬥技能是已經有一點的了,缺的只是對劉備陣營的忠誠度,所以對他們的改造重點在於思想教育、比如開開訴苦會洗心革面。

這樣三三摻雜之後,每個單位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員有忠誠動搖的可能性,再洗腦一下,就絕對翻不起浪來,不可能出現整個部隊動搖。

而三巴、漢中和南陽徵的新兵,都是從無地窮人裡徵的,在劉備的內政政策下,這些本地人忠誠度沒問題,缺的是技戰術經驗。摻雜後,這種缺乏技戰術計程車兵也只有三分之一。

最終結果就是缺戰術和缺忠誠計程車兵,都各只有三分之一,佔少數派。成軍的效率只會比正常的三倍擴軍更快。

……

黃權表示他回去後一定好好進言,把這些真知灼見分析給劉備聽。不過,他還是想先觀摩一下沮授目前的防守戰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關羽一直強調他有了攻城武器之利,還是不能抓到主攻的好時機。

關羽對此當然不會反對,反正這段時間他對沮授的試探性進攻也偶有實施,黃權想觀摩就等幾天好了,總會打的。

——

ps:我也知道今天第一章有點水。雖然沒加更,但都是四千多字,兩更也八千字,過渡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