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7章 科學改造部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素把他對“如何加快新軍形成戰鬥力的速度,以快於敵人預期的時間投入一線戰場”的考量,乃至黃權的幾個主要疑問,都大致闡釋了一下。

除了前述的新兵異地作戰的水土不服、容易發生瘟疫如何防治外。還包括一些配套操作:

後續如果調兵速度加快了,如何對外做掩飾、放煙霧彈、打時間差。乃至誘騙北線的袁紹覺得‘南線李素打孫權時用到的新增援生力軍,就是從北線河內戰場抽調過去的’,各種誘使袁紹輕敵、覺得這次真是機不可失”。

當然最後這部分說得比較籠統,反正屆時讓諸葛亮領會其思想、在前方隨機應變就好。給諸葛亮的建議不用太細,李素畢竟隔了一千五百里、幾個月時間,也無法料敵千里數月之外,要“弟子能而師不御之者勝”嘛。

黃權提到的全部這些疑問點,但凡李素之前沒想到寫進給劉備的秘奏裡的,他也再作為解釋附件補充一下,免得到時候劉備也有此問時只能靠黃權口述解釋——當然,因為比較瑣碎,李素就不親自寫了,他很忙,讓徐庶張松隨便誰整理成類似“會議紀要”即可。

這種奏摺的行文模式,還挺創新的,自從華夏有皇帝制度以來,還沒大臣給皇帝的奏摺是這樣寫的。

有點類似於歷史上楊修給曹植的“答教十條”小抄,背熟了之後,曹操給曹丕曹植考核、問到哪個就把對應的答案拿出來。

同理,劉備看的時候,也不用都看,先提綱挈領看正文,如果劉備領悟能力好,沒有疑問,後面就不用看下去了,也節約劉備的時間。劉備覺得想不通的,或者發現有風險的,黃權再指點他對應查詢、看看李素有沒有想到。

後來朝廷遇到這種異地辦公討論的,也都模仿著來,臣給君的建議奏摺後面,有必要的都可以附會議紀要以備檢視、便於瞭解決策思路的形成過程。

反正李素有超前一千八百年的辦公協作經驗,這點其實都不算什麼值錢貨,但只要是他腦子裡拿出來的東西,哪怕僅僅是一點做事方法、工作學習習慣,都能讓古人受益匪淺,覺得什麼都有學習價值。

……

把擴軍調兵部分全部談妥之後,李素又跟黃權展開聊了不少他對如何把握變法節奏的設想,也是讓黃權覺得非常有道理。

商討盤桓數日後,黃權就告辭帶著使命奔赴長安,千里迢迢趕得挺辛苦,在七天後的四月初十回到長安。

而且,他在回到長安之前的三天、路過宛城的時候,還按劉備出發前的關照,先面見了一下高順,然後把李素關於如何調整練兵擴軍安排的意見,轉達給了高順,好讓他立刻先開始執行,少耽誤點時間。

高順乍一聽還有些詫異,他性情嚴謹,怕黃權亂傳使命。但黃權給他看了一封手諭,是劉備心細提前給的,意思就是“李司空有任何關於此次討論練兵事宜的建議,黃權回程時可直接安排相關將領照做,不必請示旨意”。

劉備也知道遠端辦公往來一趟半個月浪費時間,而李素的建議肯定都是好的,要充分放權,這也算是特事特辦。

高順看了這個提前堵漏的聖諭,也是不禁感慨,內心對於皇帝對司空的信任程度的印象,又加深了一層。

回到長安後,黃權再把跟李素的討論全部轉述解釋一遍,這次劉備倒是沒有再對李素的軍事意見部分有任何疑問,基本上直接看了李素的“討論過程會議紀要”,就全盤接受、正式批准實施、備案留中。

由此,劉備還忍不住感嘆了一句:還是伯雅會做事,知道遠端時隔半月君臣議事,就該把臣一方的“會議紀要、決策過程”都曬出來,便於皇帝檢視,也省得讓傳遞訊息的使臣口頭解釋太多,不怕傳錯話。

上次諸葛亮的建議,就有點不夠周全,至少決策過程沒有都形成到秘奏上,一部分還要依賴黃權的口頭釋疑。

於是劉備隨口一說,讓黃權下次記得關照諸葛亮:河東河內那邊,再有任何需要朝廷全域性配合的議題,在秘奏的時候,記得學學你李師寫會議紀要。

然後,從這年夏天開始,諸葛亮也成了會議紀要的第一個“受害者”,開始學習模仿老師的辦公文體,把決策討論過程都附在附錄上。

(注:稍微澄清下。在正式朝議上,每個大臣在君前說了些什麼,也都會被秘書郎記下來,但僅限於朝議。至於臣子的奏摺,是不用寫討論決策過程的,皇帝也不看)

且不說這些長遠影響,單說劉備全盤接受了李素對擴軍練兵部分的意見後,繼續往下看工商稅改革,然後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