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7章 科學改造部隊,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的理論結合實際,加上李素的先進理念指導,漢軍的軍醫官們大多有一個共識:水土不服主要是三方面導致的:
第一是天氣的冷熱乾溼不適應,這個無解,但一般也就導致感冒或者中暑,不容易出傳染性瘟疫。
第二就是對空氣飲水和面板接觸“微蟲”的不適(張機沒法理解“微生物”的概念,李素也就沒超前說),好在理解這個概念也不用真知道微生物,只知道蟎蟲也行了——
李素前世經常出差,剛出差到一個地方時覺得身上起疹子面板癢,這就是蟎蟲。因為人對於自己住久了的地區的蟎蟲已經習慣了,蟎蟲也不會致病,但外地蟎對外地人就容易致病。
要解決這個問題,漢軍的軍醫都知道夏天的席子這些要燻蒸,軍中多備專門的驅蟲薰香,至於用了五六年的神器花露水,更是加大供應量,這些也能加快北方兵適應南方瘴氣。
南中多鮮花香藥,這些東西李素在決定用北方兵打孫權的時候,就第一時間吩咐滇州那邊加大生產,讓滇州布政使顧雍親自督辦這些南中軍需品的排程籌集。還讓顧雍在合適的時候親自押運一些物資過來,順便參與平吳會之戰——
這事兒當然不是李素私自調一方封疆大吏,也是他那次讓黃權帶回給劉備的建議。因為拿下吳會之後就得考慮地方治理、收攏民心。
原本江東四閥是顧陸朱張,現在陸家除了投曹的陸遜陸績其他都被孫家殺光了,朱家是孫策孫堅時代就跟著的鐵桿,滅了孫權之後肯定會一損俱損把朱家拔了。所以,就剩下江東本土排第四的張家,和“還鄉團”的顧雍。
李素還私下裡跟顧雍說過,好好幹,前面五年幫朝廷穩定南中、發展生產、籠絡歸化蠻夷,這些內政之才朝廷(司空)都看在眼裡呢。
所以,只要這次幫忙做好平吳會的最後一戰的後勤工作,以及攻下後的安民工作,就把顧雍從滇州布政使平調為揚州布政使。
雖然是平調,可南中之地的富庶程度和文化程度、以及轄區面積、人口,怎麼是天下大州之一的揚州可比的呢?而且對顧雍來說還是衣錦還鄉,顧雍當然表示要好好幹了。
除了氣候和蟎蟲瘴癘兩方面,最後導致人水土不服的第三大類原因,就只剩對食物和飲水的不適應了。
這一點,張機和華佗原本也有點模糊的印象,但說不出科學原理。李素倒是知道的,主要是人的胃腸道微生物菌群不適應新的食物。
這在後世已經是醫學常識了,大家都知道“人想吃什麼東西,其實不只是你的大腦想吃,更是你的腸胃裡的微生物在反饋告訴大腦你想吃什麼”。
一個不吃辣的人到了川黔湘贛等地,一吃辣就拉肚子,就是腸胃裡的微生物不適應,瘋狂刺激身體,拉久了之後漸漸不拉的,就是腸子裡不耐辣的微生物死了大半,不抵抗了。
同理交州吳越之人的腸胃就是適應海鮮江鮮魚蝦,西北的就是適應牛羊拉麵,都是人和腸胃微生物共生選擇的結果。
李素有這方面的科學常識,自然知道讓高順練兵時保證北方兵的待遇。高順特地把那些袁紹軍俘虜的練兵基地從宛城南移到襄陽,然後還奉李素之命問地方多要軍需,確保袁軍士兵至少每隔一天能吃一頓長江漢水裡的魚蝦水產。
不愛吃魚的也得逼著吃,每天還有軍醫隊巡營,凡是發現疑似“腸胃不習慣吃到魚而萎靡、吐瀉”的病人,都集中收治,給藥物調養。
這樣的科學管理之下,那些北方兵對南方溼熱和吃魚蝦的習慣速度,自然是遠超自然適應的速度。
正常沒人管或許要一年半載才能培養出來的適應性,這兒一兩個月就略有小成了。
當然,人過一萬,形形色色,改造的戰俘多了,這樣強行推進,個別死傷也是有的,反正控制在了千分之一以下。
兩萬戰俘改造完,也確實有十幾個人因為不能吃魚還給魚吃、急性反應比較猛烈,或者是有奇怪的過敏,最後吃魚蝦河蚌河蟹拉肚子拉死了,那也是沒辦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