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9章 滅袁是一場持久戰,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不撒出來,當然越發鬱悶成疾。
不過好在歷史上他還得再挨一次倉亭之戰的慘敗打擊,才真正氣死。現在劉備未必會在一年之內就給他再一次決戰的機會,所以袁紹要死還是有點困難的。
如果沒有別的變故,袁紹至少三年內氣不死,如果有點別的擾動因素,或者有外力促成,就不好說了。
另外,說句題外話:袁紹病倒之後,辛評也多次探望袁紹病情,並且就他弟弟辛毗之前貪功為沮授所用的事兒,向袁紹謝罪。
不過袁紹倒是沒懷疑辛毗也投敵,他相信了關羽那邊放出來的風聲,認為辛毗就是殉國了,所以沒有為難辛評,還大度地說:
“仲治本為文職,不參軍機,此事與你何干。令弟最初雖有過失,卻也殉於國難,孤自會撫卹。”
辛評聽了這番話時,心裡很不是滋味兒,雖然他不知道辛毗是不是真的死了,但一想到弟弟走之前那些話那些佈局,他總覺得詐死以防連累家人的機率更大一些。
袁紹待他和陳琳這種純文士還是非常好的,讓辛評心中愈發不忍背叛。
畢竟袁紹這人“外寬內忌”禮賢下士的品德一貫有保持。袁紹對那些謀士有猜忌,是因為謀士掌握軍機大略,決策失誤有可能誤導國家的方針,如果勾結其他諸侯也會造成莫大的損害。
但是文學家屬性的官員袁紹是絕對真心厚待的,人家人畜無害又有名聲,幹嘛不好好養著?所以陳琳孔融之類“建安七子”人設的傢伙,很喜歡給袁紹做事。
辛評也是這種做文書工作的老實人,袁紹確實是他最好的選擇。
他猶豫再三,最後只是委婉地向袁紹請辭:“主公,舍弟鑄成大錯,導致張遼、文丑將軍中計,雖然主公寬仁,但評實在無顏再久食重祿。
請主公恩准臣辭歸,臣只求歸隱田園耕讀傳家,主公也好給將士們一個交代。臣願意發下重誓,除非將來主公為陛下匡扶漢室成功、一統偽朝,臣有機緣還能為主攻效命。
除此之外,臣終生不再仕官,總之就是絕對不會為其他諸侯所用。”
袁紹:“仲治你這是何必呢……”
辛評:“請主公恩准。”
袁紹轉念想了想,擺擺手:“也罷,這樣吧,畢竟大敗之下,確實人心浮動。你願意讓令弟多擔中計罪責,宣洩將士怨憤,孤也心領了。你先歇幾個月也好,風頭過了,待孤重整旗鼓,再邀你出仕。”
袁紹眼下確實也缺少可以推卸責任處置的物件,來平息將士們的怨憤。
畢竟大敗之後,這種情緒是很久都不會在軍中消散的,就像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打完後軍中上上下下都說“要是主公當初聽的是田豐的話,怎麼會這麼慘”,總要找個推卸責任的口子宣洩。
辛評謝恩請辭,隨後立刻就開始著手搬家,離開了冀州,說是要回豫州老家,不過後來走到雒陽、宛城之後,就沒再往豫州去。
但辛評這人也還算有節操,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這種舞文弄墨上傳下達之士、還沒多少真才實幹,去了劉備那兒也不受敬重。
所以,他下半輩子是真心選擇了隱居、耕讀傳家,再也沒做官。
……
辛評逃亡成功的過程中,他也還算仗義,把沮授的家人也漸漸都螞蟻搬家一樣接走。
袁紹本來也沒想罪及沮授家人,而且知道辛評跟沮授有點交情,也就沒有注意到這一切。
這些事兒,最終在九月底之前都辦好了。考慮到他們也算大戶人家,半個月內搬家逃離,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
另一邊,河內與上黨戰場的掃尾階段,基本上也是九月中旬才結束,上黨郡一些比較偏僻的縣,更是到九月二十幾才被張飛接收。
這個過程中,關羽肯定也不會只埋頭打仗而不知請示。所以早在九月十五這天,關羽就派了諸葛亮親自回一趟長安,前方跑馬圈地後方邀功請賞,順便讓劉備和朝中三公決斷下一階段的作戰要求。
畢竟,劉備當初給他的任務,是打贏這場河內、河東的相持戰役,關羽接到的是防守任務。現在轉守為攻打贏了,也不可能直接把袁紹推掉一鼓作氣消滅。
袁紹後方還有十幾萬人,加上撤下去的兩路十一萬人,總共湊出二十三四萬兵力防禦冀州還是做得到的。
而且河東、河內和上黨這三個郡,在長達將近一年的拉鋸戰中,被反覆洗地,百姓都被抓去運糧修工事修防線,還有最後階段的霍亂流行,百姓死者數十萬,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