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9章 連環挖坑一時爽,連環引爆時更爽,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退無可退被李素分割包圍甕中捉鱉”。
周瑜關鍵就是解決了他這個疑慮。
周瑜對著地圖誠懇地告訴他:退往牛渚,還有一條關鍵退路,那就是牛渚是長江下游重要支流“中江”從長江分叉出來的河口位置。
注意:不是匯入長江,而是從長江裡分叉出來!也就是說,不是中江水位高於長江、中江水流入長江,而是反過來,長江水流入中江。
于禁不熟江東水文地理,一開始聽到這個情況時還很詫異,怎麼會有小河反過來從長江分流呢?難怪名字叫中江,說明這確實是江的一部分。
但既然是接受長江水的,這中江最後流到哪裡?直接入海嗎?
周瑜給他解答:中江從牛渚往東,一直會流入太湖,正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所以部隊駐紮在牛渚,就算保衛建業不利、被敵軍登陸突破了,還有機會順著中江開進太湖。
敵人的戰船進不了中江,登陸的陸軍部隊阻止不了他們沿著中江水面撤退,絕對萬無一失。
而只要進了太湖,後續肯定是有路可以逃跑的,既可以從太湖東岸經松江進入東海,也可以從太湖南岸的烏程水等江南古運河河段,由余杭縣進入浙江灣。
(注:江南地區自古有把天然河道疏浚連線為運河的歷史。勾踐、夫差時代就開始修了,跟江淮之間的邗溝歷史一樣久,漢朝還一直有在使用。後來楊廣修大運河時,邗溝和江南河兩段都只是把淤塞廢棄的吳越古河道重新疏浚出來。
主要就是因為南北朝的三百年,南方不用往北方運東西、變成了兩個割據政權,所以運河才漸漸廢棄的,需要南北統一後重修。加上鴻溝也是戰國時魏國挖過的,所以大運河只有河北段是楊廣自己完全從無到有新挖的,其他三段統統都是廢河翻新)
總而言之,到了大海上,整個茫茫東海連成一片,李素還能堵截你不成?到時候于禁想繼續為曹公效命,就算李素堵住了長江口,他們也可以貼著海岸線北上、從淮河入海口重新進入曹操領地,轉個圈子由淮河入淝水入巢湖、轉個大圈再到濡須口。
看在周瑜為他設想了那麼周全的退路,于禁也是想賭一把絕地翻盤的。
加上他也早就把“李素得到了劉備大量北線精銳援軍”的資訊傳遞給了曹操,他也覺得曹操會說服袁紹採取主動反攻、分走劉備對南線的壓力,等到那一天,整個全域性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所以,于禁最後跟著周瑜躲進了牛渚,依託中江和太湖作為最後備選退路。同時把對岸濡須口的陸上防務完全交給曹仁委託的李典等人,以及曹操後續派來的援軍將領。
……
于禁和周瑜選擇後撤收縮力量、集中兵力等待總決戰,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前後牽扯了半個多月。
等他們退到位之後,因為天氣已經很熱,差不多是初伏到二伏之間,李素就算可以發動進攻,也不得不熬一熬,不差這一點時間了,等過了三伏天再發動進攻——
畢竟,“軍中沒有北方人和袁紹軍俘虜”這一點,只是李素騙周瑜于禁的,不是真的。
李素真要是敢在南方溼熱的三伏天發動猛烈攻勢,他軍中那兩萬袁軍俘虜改編兵,首先就能疫病中暑趴下一大片。
所以,既然是為了用計,犯不著這樣。已經逼得周瑜放棄了銅山、放棄了蕪湖,一直退到牛渚了,最後的總決戰,熬過二十天伏暑吧。
但李素的不動,也暗藏著殺機。只不過這個殺機從地理上來說,並不是眼前的,而是千里之外的。
話分兩頭,時間線回溯到五月二十八,也就是周瑜和于禁剛剛放棄南陵、開始往銅山撤退的時候。
上帝視角的視野範圍,暫且從長江以南、拉到江北淮南,曹仁和李典的陸上防區。
李典當時就已經跟于禁溝透過了,還請示了曹仁。曹仁表示,既然于禁要跟著周瑜繼續戰略收縮,那麼李典得負責的長江北岸江防堵口空間,會縱深越來越大。所以拼命調集兵力支援李典的機動防禦,還透過夏侯惇向曹操進一步請求組織援軍。
這個時間點,于禁之前對李素軍情預估的證據,也已經透過曹仁、上報給夏侯惇了。夏侯惇稍稍匯總後,跟剛到的程昱一起參詳一下,要是程昱也覺得沒有詐,就會正式上報曹操。
好在農曆五月底之後,北方麥作區本來就進入了農閒季節,北方不種雙季作物,夏天沒有搶收搶種,曹操的軍屯屯田兵都可以完全進入軍事動員狀態。
所以,大約兩三萬規模的、今年原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