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在涿縣的痛飲盛宴,最終還是比劉邦還沛的先例、更多拖了幾天。

最後階段,劉備趁著心情不錯,把大肆封賞的活兒都給安排了,對曹操最終決戰時的功臣,也都得到了最大的一波升遷。

張飛、趙雲在章武五年底和六年初的決戰中,算是立功和受益比較小的,誰讓他們當時主要在河北站場、負責維持新佔領地區呢。

但他們的工作也不能說不重要,畢竟當時冀州才剛剛拿下沒幾個月,各地都是潰兵組成的賊寇此起彼伏,而且對岸也有青州兗州的十萬曹軍駐紮,不可能完全不管河北都抽到豫州戰場。

只能說分工不同,謹慎持重保底的活兒,總要有人幹。趙雲最後幾天也撈到了封堵曹操北撤路線、順便對兗州東部和青州跑馬圈地勸降的活兒,算是比張飛更多做了一些事情。

最終,趙雲張飛二人,靠著打輔助策應這些戰功,各自再多加一個縣,從五縣封地加到六縣。

不過張飛事實上得到的好處稍多一些,因為他所封的上谷郡確實還有更多的縣可以直接拿。

而趙雲封在遼東的玄菟郡,那兒只有五個縣在大漢治下,還有一些遼河平原上游一點的肥沃土地,如今還在扶余蠻夷手中。

需要等將來時機成熟、朝廷準備對扶余人動手時,趙雲再帶兵開拓、實際佔領。

東漢時期原本對遼東的統治,主要是分佈在遼河流域的下游與入海口周邊,對於遼河中游開發其實不大。

哪怕那地方其實是遼河沖積平原,適合農耕,但因為當時在東北沒有推廣種植水稻,也沒有普及棉花和棉布、棉襖,所以有肥沃平原也無法利用。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大漢已經從十四年前,就第一次嘗試在遼河平原推廣種植水稻,八年前更是第一次在蜀中推廣了棉布,最近三四年棉布的應用更是漸漸擴大到了大漢大部分地區。

所以,此前糜竺鎮守遼東時,沒有明顯往東北擴張,並不是水稻和棉襖跟不上,無非是他手下就一個徐榮,只能是守成有餘,勉強防住袁曹,不敢亂打別的主意。

現在天下徹底統一,遼東地區不用擔心被遼西和渤海的敵方軍閥襲擊,可以全力對外,將來往整個遼河平原擴張設郡縣,肯定是必然的。

稍稍休養生息兩三年,等將來對公孫度動手的時候,順勢擴張東北的漢人統治區,正好一次性搞定。

當然,有李素在幫劉備把關大局,冒進肯定是不存在的,李素也知道尊重自然規律。

在沒有近代科技提供能源和取暖,對東北的開發主要也就是到遼河流域全境、松花江南支為止。

最多再考慮為了更多的出海口和航路,加上鴨綠江、圖們江流域,不過這些地方的平原地形面積不如遼河平原廣大,山區太多,最多也就是沿河重點佔領關鍵節點。

通俗地說,大漢在東北方向的遠期規劃,就是相當於把後世整個遼省,乃至吉省的南半部開發起來,而且是隻要平原不要山區。

後世長春以北,基本上就別想了,太寒冷了,最多搞羈縻朝貢統治——除非是有新的近代工業歌命。

趙雲對於他的封地暫時無法兌現,也沒有什麼不滿,也沒有急於請求朝廷出兵。而是很識大體地願意等,什麼時候朝廷空下來了,再動手都行,到時候知會一聲,他親自去打。

……

張飛趙雲為代表的決戰策應將領全部安排好之後,剩下的就是功勞更大一些的、參與了主攻的功臣。

關羽是正面戰場主力的直接統帥,沒什麼可說的,被加封了兩個縣,從六縣的郡公增加到八縣。

不過,為了搞平衡,關羽這兩個縣同樣不如張飛那一個縣實惠,因為也是要等將來從敵人手中拿回來的“期房”,如今還在鮮卑手上。

從地圖上看,那些地方是鮮卑人的重要草場聚落,未來確實可以設縣,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呼和浩特核心市區和烏蘭察布核心市區。

關羽的領土進一步擴張,也不得不面臨將來給呂布移封的問題了,因為幷州正北方的草原實在容不下那麼多公侯封地了。

劉備和李素商議後的暫定想法,是等將來真打了,用更多的稍微差一點、偏遠一點的土地,來換取呂布目前手頭較好一點、但面積狹小草場不足的封地縣。

具體的呂布移封方向,就以進一步往西挪挪,從幷州正北方挪到幷州西北角、河套北方,也就是九原郡,或者說後世的包頭。

大不了,在九原郡劃整整三個縣給呂布作為封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據說我爹是皇帝

時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