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克里姆林”這個詞,一開始就是指羅斯人在寒溫帶原始森林裡修的木質要塞,也兼作冬季伐木人的聚居堡壘。

大約出現在13世紀、也就是蒙古人西征又離開之後,羅斯人趁著蒙古人把當地原有的漁獵民族驅逐幹掉了,回來填補真空,這個時期就大肆修了克里姆林,逐步蠶食西伯利亞。

當然,後世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羅斯人的克里姆林肯定比長白山區原始森林裡的扶余人修的木質堡壘要完善很多——

至少羅斯人知道把壘牆的圓木削出半圓柱形的凹槽,確保上下層圓木可以嚴絲合縫地堆好,木頭和木頭之間不會有土漏出來,然後再往木框子裡灌滿土夯實。

這種要塞連15xx年的早期原始火炮轟擊都能扛住,再往後羅斯人才需要在喀山修建石質包土的近代稜堡要塞。

具體缺乏想象的看官,可以去看《帝國時代4》羅斯族戰役的技術講解實拍影片。那裡有詳細介紹克里姆林是怎麼蓋的。

當然,克里姆林類要塞的修建,也不是沒有劣勢——真要是那麼強,可以輕易防住投石車甚至原始火炮,那也不會一直在東北長白山區、大興安嶺發揚光大,卻無法傳入中原了。

克里姆林類要塞,最大的缺點是怕火攻,尤其是夏季高溫又幹燥的時候,畢竟外面包的都是木頭嘛。

其次,就是克里姆林類要塞會消耗巨量的木材,在東北和西伯利亞茫茫林海中,伐木工村落小範圍修個堡壘是可以的,要跟中原城市那樣把幾萬人口都包進去住在城裡,那妥妥會把當地樹木全部砍光都不夠用。

而且南方也沒那麼多樹木可以長到參天大樹的程度。

最後,這些未經處理、乾燥的原木直接築壘,也就只能在極寒低溫環境下確保常年不腐爛。在西伯利亞,克里姆林要塞是能耐久五百年左右的。到溫熱潮溼的中原,可能幾十年就腐爛了。

這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城寨結構只能在西伯利亞和大興安嶺長白山使用,推廣不到中原的。

而歷史上的匈奴、鮮卑、蒙古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其實也不掌握這些技術,也沒法用。因為他們是草原民族,不是更北方的原始森林民族。

後世蒙古和羅斯的分界線,基本上就是草原文明和原始森林文明各自的發展極限了。草原民族也不是越往北就越適應、越強的。

他們只能在漠南漠北草原、以及那塊“漠”中間耀武揚威,真到了比漠北草原更北的貝加爾湖,草原遊牧也會被制約,得換上漁獵樵採民族的舞臺。

只可惜,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大多數不知道這個道理,從劉徹到朱棣,腦子裡只有一個大而化之的空泛概念,覺得“草原遊牧肯定是越往北越強,一直到最北面的世界盡頭,都是這些遊牧蠻子如魚得水的地方”。

殊不知真到了西伯利亞,其實就換了另一套生存邏輯了,那兒哪來的草原給你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