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1章 圖窮匕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蔡瑁聯合孫策,就算導致荊州軍暫時丟失一些土地,只要纏住甚至製造機會包圍孫策主力,都是值得的!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李素下決心道:“我意已決,如果開戰,纏住孫策主力,製造機會殲滅敵部隊,比避免我軍州郡地盤的暫時丟失,更重要!”
張松按照領導的決斷,又思索了一會兒,建議道:“既是如此,不如捨棄其他幾條線的跟蹤,專注於盯住蔡瑁本人的動向——
屬下覺得,蔡瑁最後圖窮匕見之時,必然是要親自發動的。他本人在哪裡,風險就在哪裡。而且盯蔡瑁本人而放棄其他枝蔓,還有一點好處,就是把打草驚蛇的機會降到最低。
張允已經被派去通風報信,我們的細作是大半天之前發現他透過竟陵東去的。按照漢水行船的速度推算,現在張允應該已經快到夏口了。
如果孫策、周瑜親自在夏口與柴桑之間,明天他們就能得到訊息,然後按計劃響應。集結部隊往上游靠攏、透過漢陽,把反應和集結行軍都算上算一天半,後天晚些時候,漢陽的周泰將軍就會得知情況了。
如果他們完全沒有提前西進、在柴桑待命。那麼算時間張允報信需要多一天,敵軍急行軍逆流而上也要多行船兩天半。我們會比前一種情況多三天半的反應時間。
所以,不管怎麼算,蔡瑁肯定也動手在即了,否則要是周泰那邊先回報我們說孫策軍越境,蔡瑁說不定就做不成了。”
李素按著張松勾勒推演的時間線一算,果然“專案進度”非常穩健,各條配合的分時間線都吻合上了。
他起身急促地來回踱步了幾秒鐘,伸出兩根手指吩咐:“立刻安排,今夜就派出細作,去盯住蔡瑁本人!一有異動,馬上回報!
等等!回報怕是也來不及,或許得隨機應變了——這樣吧,你親自也去一趟,先到宜城,明確向蔡家人打聽蔡瑁行蹤,然後盯上去。
一旦你的細作看清楚蔡瑁究竟是盯上了什麼,然後你自己看情況當機立斷。有什麼能做的措施,在不至於嚇退蔡瑁的情況下,又能減少我軍損失,不用回襄陽請示了。”
李素說完後,坐回位置上,想了想又補充了句:“我讓典韋保護你去執行這個任務。這樣蔡瑁只要還沒正式發動,奈何不了你。”
張松拱手:“屬下領命!”
張松走後,李素想了想,又暗暗從其他方向部署了兩手暗棋。
……
當天晚上,張松覺都沒睡,就立刻坐船先順流而下去宜城,就在船上打盹休息,第二天天明,他都沒進宜城,先找到自己佈置在宜城的細作,瞭解了最新的情況——如果可以直接知道蔡瑁在哪兒,那也省了再多問一遍多增加一道打草驚蛇的風險。
張松的運氣還算不錯,或者說機會本來就垂青有準備的人。張松提前派在宜城這邊的細作還真已經打探到蔡瑁下落了。
只聽細作回報道:“昨晚宜城這邊又有兩千多蔡家家丁打前站開拔了。沒逮到他們行軍的點,但是起來後發現蔡家各處莊園人丁都少了很多,而且碼頭那邊確有夜間行軍登船的跡象。
後來打探,這些人馬都是往江陵而去的,又打探得蔡瑁本人也去江陵了——之前還聽說他在漢津巡查防務,行使南郡都尉本職,結果突然就要回江陵了。”
張松心中盤算一二:蔡瑁的家丁和他本人都還沒擺開開打的架勢,所以為了不引人耳目,走的是水路行軍,不是戰時急行軍狀態。
水路從宜城去江陵,是要多繞路超過一百五十里。
所以張松如果棄船登岸,走陸路從宜城直插當陽再到江陵,雖然晚出發了一夜,還是能比蔡瑁早到江陵。
確認自己能更快趕到之後,張松忍不住又想:“現在看來,已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蔡瑁不可能再有虛招虛晃,他的目的就是江陵了……
可他奪取江陵,如何能接應孫策?關鍵的江漢河口要塞漢陽,還在周泰手中,江陵成了敵後飛地,孫策糧道都不通,他來響應蔡瑁找死呢?”
張松著實想了好久,也不得頭緒。他又沒那麼多時間耽誤,就請典韋一行先找了個茶攤吃喝歇腳一會兒,還是沒想出來,只好先上馬,吩咐所有人快馬直奔江陵再說。
在路上跑馬了個把時辰後,張松腦子裡過了很多幹擾項,他才把那個念頭列為“高機率高優先順序”:
“蔡瑁是知道江陵錢糧囤積極多?所以打算搶佔江陵後,不用孫策再顧及糧道,就靠江陵城內的物資資敵、讓敵軍可以長期相持、伺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