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什麼戰場環境下的了。

反正,只要別到建業更下游、靠近長江入海口的水域作戰,五牙戰船的穩定性和適航性絕對是夠用的,揚長避短有利無害。

東吳政權如今的政治核心就在建業,將來拿下建業戰爭基本就結束了。所以也不存在像對付定都會稽的南宋政權那樣、打下建業還得過江陰繼續往東打的麻煩。

或許有人會奇怪:歷史上五牙戰艦既然是隋朝才發明,如今劉備陣營提前四百多年造出來,研發過程中就沒遇到什麼技術難點麼?也沒見之前李素對這事兒花了多少心思、親自指揮開掛呀?

但事實上,還真沒遇到多少無法克服的技術困難,李素依然只是提供了一個立項思路,下面的人就做出來了——主要是因為劉備陣營有這方面一脈相承的技術積累。

早在190年平巴郡的戰役中、劉備軍俘獲甘寧後、跟劉瑁在釣魚城相持時,就早早發明了“烏鴉喙”這種模仿自羅馬烏鴉戰艦的登船跳板裝備。

而烏鴉喙和五牙戰艦拍杆其實是異曲同工的,把機構和強度放大就行了。研發過程中的曲折都只是測試調整就能解決的體力活,不存在原理性困難。

把杆子從薄薄的跳板基礎上加厚,變成整根的樹幹削成四方形截面,強度撐得住重錘的墜落。錘頭也從原本只用於釘住敵船防止掙脫的尖釘,放大到幾千漢斤的錐頭鐵錘。

當然了,李素早在193年的一次視察中,見過當時還處在實驗試航階段的五牙戰船,然後發現這種拍杆錘依然不太好使,所以提出了些許改良意見,把錘子分為兩大類——兩舷的龜四肢依然用錐頭重錘,而船頭的換成斧刃狀。

這個形狀設計,自然是來源於李素穿越前玩過的《刺客信條:奧德賽》和《羅馬全面戰爭2》等遊戲的啟發,奧德賽裡卡姐的旗艦不就是典型的希臘羅馬式撞角戰船,撞角就是一把垂放的斧刃或者說錛刃形狀,這種結構最適合撞擊敵艦把對方撞斷。

華夏古代的戰船因為是平頭,沒有龍骨,很少搞撞角。但現在既然李素提前把戰船的龍骨結構發明出來了,漢軍的五牙戰艦也在傳統樓船基礎上弄了框架龍骨,強度足夠。

那麼,順帶著把船頭的拍杆跟撞角融合,變成一柄既可以固定突刺、也能從天而降的幾千斤重大斧頭,斧刃拿來撞,斧刃兩端的尖角用來砸,正好把裝備的潛力發掘到極致。

當然了,後續研發時還有過不少小波折。

比如一開始的時候,拉住拍杆的麻繩設計不合理,拍杆的木杆和金屬錘頭的總重量配比也不合理。

結果導致拍杆放下去之後,錘頭過重、沒砸到敵船的情況下,會拖得五牙戰船本身重心不穩、劇烈左右搖擺。甚至還有錘頭在重力和慣性作用下、帶著拍杆一路下墜、最後墜到掄了半圈後杆子砸到自己船舷——

幸好杆子長度超過船舷到船底的高度,所以錘頭砸不到自己,倒是沒發生“自己掄的錘沒砸到敵人,慣性掄回來半圈砸死自己”的烏龍,只是杆子撞斷、船舷也微微撞裂、錘頭掉到水裡沉底而已。

後來,李素和諸葛亮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透過“槓桿原理”的物理思想給了工匠們一些計算經驗:要確保木杆提供的儲備浮力、乘以上浮的槓桿力矩,要大於錘頭超出浮力部分的重力、乘以下撞的槓桿力矩。

這樣後來再造出來的拍杆,只要沒拍到敵船而是拍在水面上,越到水下速度越慢,最後被木杆的多餘儲備浮力拖回水面扶著。戰船上拉絞盤計程車兵就能像守城時收吊橋一樣把拍杆重新絞起來,準備下一次砸擊。

這個過程中,充滿了那麼多物理計算的設計,怕是將來讓周瑜看到了實物原理,一時也想不明白。除非是直接拿到原件仿製,否則以東吳缺乏數學物理定量計算人才的現狀,哪怕模仿一兩年,模仿出來的也都是“會掄錘把自己砸死”的歪瓜裂棗。

除了拍杆的五牙戰艦之外,李素一方在戰船方面倒是沒有更多精彩絕倫的新設計了。不過船用戰鬥裝備方面,還有很多小最佳化。

畢竟造船很慢,大型戰艦不提前一兩年佈局,根本看不到影。但船上用的武器,卻可以以較快的週期更換迭代。

自從兩個月前太史慈試探性進攻敗給周瑜後,李素也結合周瑜的戰術特點,臨時琢磨了一些新的小玩意兒,都可以在決戰中立刻用上。

——

(ps:第二更下午五點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