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個原本空地上新造起來的城,是純軍事要塞,所以周泰周邊的地區都被吳軍佔領後,周泰只有孤軍,想動員百姓充軍守城都做不到。

甘寧這邊,秋收剛結束時面臨戰事,他倉促間常備正規軍確實只有一萬多,但隨著寒冬的到來,他可以農閒動員的臨時民兵就多起來了。

劉備陣營在荊南已經經營了四年多,輕徭薄賦,租庸調製財稅改革都實施推廣了三年了,所以非常得民心。

給甘寧稍稍幾天時間,就足以排程處各處義務守城的農兵,這些人野戰毫無戰力,但是在城牆上放弩丟滾木礌石絕對可以勝任,光是長沙郡一個郡,就動員了小兩萬守城農民。

而且,說是“義務”守城,其實也不是完全無償,這些農民守城是可以折抵第二年的徭役的。

百姓守城45天后,明年就不用服那些興修水利政府工程的徭役了,守滿90天的話,折抵1800錢工錢,相當於租庸調全免,明年不但不服役,連田租丁稅(絲織品)都不用交了。

一開始,甘寧徵發守城時,還有少數比較計較的百姓畏畏縮縮,覺得“服這種需要打仗冒戰死風險的役,居然待遇跟勞役一樣,有點虧”,所以只有忠義的百姓先來搶著服役。

可是隨著相持超過一個月之後,那些喜歡算計的刁民才發現那些忠勇的鄰居真是傻人有傻福,輕鬆守城了一個月,居然都沒有敵人來攻城!那不是趁著冬天農閒白撿免役免稅嘛!

然後,那些相對刁民的百姓也搶著來報名守城。不過甘寧也不願意在沒必要的情況下多徵,也就假裝不再公佈擴軍計劃——甘寧心裡也在算賬的,如果他肆意揮霍免役權,明年布政使魯肅不知道會不會找他算賬。

哦,說句題外話,那位能文能武的布政使魯肅,在兩軍相持到十一月份之後,也已經數百里迢迢從嶺南趕回長沙城鎮守了,如此一來甘寧的後盾就更強了,完全不擔心周瑜偷越洞庭湖繞後。

魯肅原本這兩年都習慣了趁著冬天相對寒冷的時候,去瘴氣平息、暫時沒那麼炎熱的嶺南督辦諸般政務,等嶺南有變炎熱趨勢了再回荊南。

這次是周瑜孫策剛打過來的時候,魯肅剛南下不久,路上週折輾轉,報急信使鑽進五嶺山區,一時找不到魯肅的隊伍,訊息沒有及時送到,才導致魯肅在南邊耽誤了些日子,十一月才到長沙。

……

李素聽了甘寧的通盤彙報後,對現狀也非常滿意。周瑜既然還沒有異動和察覺,那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了,時不我待。

李素推開甘寧遞給他暖身的熱酒,不想喝酒影響了思路,鄭重地說:“我不要緊,先辦正事兒,既如此,今日你就讓你身邊的嫡系人馬,選出三千人,做好出擊的準備。

另外,之前讓快馬信使提前通知你準備的遠征物資、武器消耗品,也都準備得夠夠的了吧?不出意外,今晚你帶我視察一下對付周瑜那些新兵器新戰船的操練。

明天一早,你就帶著三千人和福船快船隊順流東下、利用突然的速度優勢,衝過夏口,我們圍魏救趙逼迫周瑜決戰的時刻,已經到了。”

甘寧一向還是很欽佩李素的戰略眼光的,他知道自己讀書少,遊俠習氣重,戰略上全聽領導就對了。

不過,此刻聽了李素的安排依然是當初的老調重彈,甘寧也怕李素是不瞭解這段時間的形勢變化,所以追加解釋道:

“司空,末將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如果我們還是隻打算逼迫周瑜跟我們水上決戰,或許不必大費周章圍魏救趙了。圍魏救趙去的兵多容易被斷糧道,我這種只帶三千人圍魏救趙的,也攻不下吳軍任何重要城池,怎麼逼周瑜親自全軍回救?

我覺得,這幾個月裡,倒是孫策隨著圍困漢陽日久、投下去的本錢和時間多了,有點捨不得。如果是十月底,漢陽剛開始被圍,圍不圍得下來對方也是無所謂的。

現在已經是非圍下來不可,如果功虧一簣孫策這暴脾氣得氣急敗壞不可。既如此,如果我們大張旗鼓出動水軍,擺出孤注一擲給周將軍運糧,周瑜不就已經會全力攔截我們,那他不就出戰了麼?”

李素聞言,雖不採納,但也表示了嘉許:“興霸,不錯,比原先更會動腦子了。”

畢竟李素剛才的指示並不是軍令,而是還在商議階段,他還是很鼓勵真正有才華的將領謀士動腦子、群策群力的。

要是一直搞一言堂,哪怕李素的智商勝過他們,還有先知,可最終很容易走上歷史上諸葛亮的路:旁邊的人智商計謀都遠遠不如自己,只好大部分事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