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不寒而慄,娛樂小白進化史,鶴城風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的最終去處,是縣城南面九公里處的烏裕爾河。
這是松嫩平原上最大的內流河,最終匯入扎龍自然保護區,是扎龍溼地的主要水源。
不過後來烏裕爾河水量銳減,為了維持溼地,只好從就近的嫩江引水。
一直到二十年後,為了維護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政府才開始綜合治理。
東邊的河道還兼顧灌溉,西邊的這條河道平時根本就沒有水。
東北本就不是降雨量很大的地方,久而久之,河道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河道內部的大部分地方,都變成了旱地。只在西側靠近河堤的地方,形成了一條更深的小水溝。
裡面流淌的並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附近亞麻廠排洩的汙水。
這個年代的人,哪有什麼環保意識啊?
東北的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人們掙扎求活已經不容易了。
老宋頭說的那座小橋,就是架在臭水溝上。
就是三排水泥管子架在河道上,稍微用水泥固定下,上面再鋪了土,就成了屯子裡的人去種地的唯一通道。
屯子裡的人需要從東面的堤壩上下來,沿著一條天長日久踩出來的土路經過這座僅僅三、四米長的小橋,上了西面的堤壩,然後才能去地裡幹活。
這樣簡易修築的小橋,經過長年累月的人走馬踏,還有拖拉機載重的破壞,顯然已經不堪重負,出現了破損。
肖淺隨著老宋頭來到橋上,就看到小橋的右側,已經出現了一處處的塌陷。下面的水泥管子也有多處斷裂。
橋上的土路就是兩道車轍,但右側的車轍已經有一半隨著水泥管子的斷裂而消失了。
現在想要開車從這破橋上經過,必須要萬分小心。否則的話,車輛很可能會傾覆在河溝裡。
腳下的水泥管子裡,還在汩汩地湧出惡臭的髒水。即使在這樣的冬天,一股子刺鼻的臭味依然縈繞不絕。
肖淺不耐,又和老宋頭去了堤壩上。
“你也看到了,這橋不修是不成了。不然的話,屯子裡的人種地都成問題了。可屯裡又沒錢,根本修不起。”
肖淺明白他的意思了。
“你是讓我出錢?”
“就當給屯子裡做點善事吧,大傢伙都會念你家的恩情。”
聽得老宋頭只是想要修橋,肖淺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這老頭可比金家溝遇到的那些鄉幹部們要老實的多,所想所求也都只是為了村民。
就這麼一座小橋,對於屯子來說是一件大事,無力修復。但對於肖淺來說,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行,我答應……”
話沒說完,肖淺的腦海中猛然閃過一抹電光。
他站在堤壩上,不禁轉動著腦袋,把四周的情況都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想到了更多。
如今1997年的春節都過了,再有一年多的時間,可就是1998年了。
一想到1998年的那個夏天,肖淺就不由得慌張了起來。
肖淺的家鄉屬於嫩江流域,而嫩江則是松花江的支流。
1998年的水災,這裡是受災區。
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年的夏天,眼前這個空蕩蕩的河道被烏黃的洪水填滿的情形。
上游的洪水奔騰而下,宛如巨龍咆哮,帶著沖毀一切的威勢,讓那一年的夏天人心惶惶。
還記得那一個多月,晚上睡覺的時候,耳邊就是洪水奔騰的怒吼,似乎隨時都能衝到身邊。
最危急的那幾天,就是在腳下的堤壩上,這個老宋頭無望地嚎啕大哭。
他打電話去縣裡、鄉里求救,卻什麼都回應都沒有得到。眼瞅著洪水一步步升高,這個本來不怎麼樣的老人只能痛哭。
不是縣裡、鄉里不想救援,而是實在沒有力量了。
在縣城北方三十里處,有一處大型水庫。最危險的時候,縣裡甚至都決定要開閘洩洪了。如果那樣做的話,起碼半個縣城要變成汪洋。
可不洩洪的話,水庫大堤被沖毀,那就會變成人間地獄。
為了保住縣城,縣裡把所有的力量都傾注在了水庫那裡。像這樣角落裡的屯子,實在是顧不上了。
那段最煎熬的日子,這裡的人們天知道是怎麼挺過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