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4章 科學規劃,娛樂小白進化史,鶴城風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肖淺卻搖搖頭,比他們看的更加清楚。
“農村人口的流逝,必然會導致耕地集中到一部分人的手中。雖然看似這樣的辦法,可以實現集中種植和生產,似乎有利於產量的提升。但隨著耕地面積的變大,農民需要負擔的成本也在急劇上升。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大型農業機械來幫助勞作。可大型農業機械的價格,又不是普通農民能夠承擔的。這樣一來,反而對於農業產量的提升沒有任何的幫助。”
他說的,就是一個惡性迴圈。
東北的農村改變這種局面,還要到後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之後。
由當地政府牽頭,成立農業合作社,利用國家的政策補貼,購買了大型的農業機械之後,再由農民負擔油費、維修費等,來幫助農民完成生產勞動。
這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可問題是,這是國家十幾年後的政策。現如今的農業,連農業稅都還沒有取消呢。
肖淺就算想要推廣這種模式,國家沒有政策補貼,當地政府財政緊張,根本就做不到。
因此,他決定走另外一種模式。
“我們企業的打算是,邀請整個鄉里的農民,以手中的土地為資本入股,參與到整個生產環節當中來。依據各家各戶的土地多少,享受分紅。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傳統的農民轉變為職業農民。”
徐書記慢慢地品味著他的想法,提問道:“職業農民?何謂職業農民?”
肖淺信心滿滿。
“職業農民,就和職業工人一樣。您可以將其當成一種工作。企業會將所有的耕地進行科學的規劃使用,採取科學的方式實現產量、品質的全方位提升。因為土地都集中在企業的手中,沒有了所屬權的劃分,那麼我們就可以動用大型的農業機械,實現真正的機械化耕作和統一的管理。而進行這樣的耕作和管理,也是需要人手的。企業又可以從農民當中選擇一部分,透過培訓,使其成為能夠進行種植管理的專業工人。這樣一來,農民們透過土地入股會有一部分收入,轉行為職業農民之後,又有一份工資收入。這將極大地提升農民們的整體收入,幫助他們完成脫貧致富。”
徐書記卻很冷靜。
“你們這樣專業的產業園,雖然可以提升產量和品質,但因為更加科學的運作方式,一定用不了那麼多的工人。那麼還有很大一部分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他們怎麼辦?我相信,只靠土地入股的那部分分紅,一定不多吧?”
他看的透徹,然而肖淺也不是白給之輩。
對於如何幫助家鄉富裕起來,肖淺的真誠促使他把一切都計劃的非常周全。
“徐書記,您忘了,我們可是一家食品加工開發企業啊。除了龐大的種植園之外,我們還有那麼大的工廠呢。到時候,這裡將會消化大量的待業人口。本地的農民,年富力強的、有文化水平的,都可以在經過培訓之後,進入到工廠,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相反像種植園這樣的地方,還有配套的運輸等環節,對於工人的年齡和文化卻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如此一來,我們在為本地農民提供工作機會的同時,也完成了工種分類,完全可以讓所有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肖平補充道:“按照我們的預期,整個產業園建成後,需要工人的數量大約在四千人左右。其實光靠本地的勞動力,甚至都不夠。畢竟整個產業園的建設,就需要大量的建設工人。而隨著整個企業的規劃,後期還有相當多的配套工程,這些建築工人根本就不愁沒有工作。以我們的企業為依託,起碼能夠消化一萬到兩萬人的就業。”
這一下徐書記也被嚇到了。
“怎麼會這麼多?”
肖淺和肖平一起笑了。
“徐書記,我們剛才說的,還只是企業需要的產業工人。您算算,這麼大的產業園建設,需要多少工人?除此之外,當企業正式開工之後,為這些工人服務的餐飲、住宿、管理等配套的環節,又需要多少人?”
肖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意氣風發過。
冷風中,他鋪開了一張大大的圖紙,也把投資規劃的全貌展現在了一眾幹部們的面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