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0章 擴張,娛樂小白進化史,鶴城風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
肖淺迎來了一位意外又不意外的客人。
中影老大韓四平。
兩人幾次見面,很熟了,不須過多客氣。
肖淺給倒茶的功夫,韓四平把能說的都說了。
“這次上面給下達指示了,院線成立是必然的。可是你也知道,老哥哥我沒經驗啊。而且中影窮啊,拿不出那麼多錢來。那麼多家影院呢,一個一個對付過去,中影自己就得關門了。”
訴苦的同時,韓四平慶幸不已。
幸虧東影拿下韓國電影的國內放映權時,中影內部的反對聲被他壓制下去了。否則兩家鬧大,他現在連求援的人都找不到了。
這個五月,國內電影界再次地震。
就在上個月末,1998年度票房資料出爐,擺在了李建國的案頭。
這份報告被許多大佬看到了,據說二號首長甚至拍了桌子。
為什麼呢?
資料實在太懸殊了,懸殊到了十分詭異的程度。
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其他各個省份的資料包告,年收入均在三億到五億之間。
看起來不少了吧?
對不起,東影負責的江浙滬地區的票房資料是三十五億。一家公司的總票房,趕得上其他地區的總和了。
是江浙滬的人更有錢嗎?
是這裡的票價更高嗎?
是江浙滬的人口更多嗎?
都不是。
全國還有不少地區在財富上能夠和江浙滬拼一拼的,票價又是統一的,人口最多的地區也不是江浙滬。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票房資料如此懸殊呢?
所有人都心裡明鏡似的。
票房資料造假。
不是東影造假,而是其他的電影院線公司在造假。
光這一個造假,就造成了每年大量的影視行業gdp的流失,也損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這就難怪二號首長拍桌子了。
他親自下令,要求電影院線改革必須深入進行下去。誰敢阻攔,嚴肅處理。
在看到這份票房資料後,李建國本來就忍不住要大動干戈了。這下有了上面給背書,那就等於是拿到了尚方寶劍,無往而不利了。
不過他沒有昏頭,覺得可以不顧一切地全面鋪開。
說到底,中國的電影行業還是太脆弱。操之過急的話,造成的傷害將比獲益更大。
幸好當初肖淺的做法,成為了最好的借鑑。
當初在包郵區畫了一個圈,誕生了東影。那麼這次就在京津冀同樣畫個圈好了,而且眼皮子底下,更加可控。
如果這第二次的改革同樣收效良好的話,那麼就真的能夠全面鋪開了。
想要在京津冀做電影院線改革,那必然是中影牽頭。
這裡是中影的固有勢力範圍,影響力無人能及。加上中影的官方背景,只能由其來擔此大任。
李建國找韓四平談了幾次,把任務交待了下去。
韓四平當然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要做成了,中影的實力將更上一層樓,再也不用擔心被東影騎在頭上了。
可困難也是明擺著的。
錢。
沒錢就沒法改革。
東影的成功可不是簡單地吞併了那些影院就完事了,而是投入了大筆的資金對所有的影院進行了升級改造,建設了國內第一批的高檔次影院,提升了服務質量後,才會有票房方面的爆發。
本來韓四平想要效仿肖淺,找銀行貸款,結果吃了閉門羹。
銀行方面不看好中影,並不覺得他們的改革能成功。
其中一位銀行代表說的話更加傷人。
“老韓啊,不是我不想貸款給你們。可問題是,你不是肖淺啊。你沒有人家肖公子的影響力,就算把影院建設的再好,你有片子放嗎?”
銀行是公家的,中影也是公家的。大家互相明白怎麼回事,更加不願意貸款了。
到時候經營上出現了問題,銀行要賬將會變成老大難問題。
不像東影,東影雖然背後也站著政府,但是東影是自負盈虧的純商業集團。即使東影經營不善,銀行也能拿他們的資產抵押。
種種因素之下,韓四平開局不利,焦頭爛額。
不過能成為中國影視行業的大佬,韓四平也不是白給的。
一咬牙,當即南下,坐在了肖淺的面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