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魂出竅穴,歲月匆匆(萬更求訂閱!),諸天一道,小白紅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本來就住著從大勝關陸家莊趕來的不少江湖群雄。

自從半月之前,蒙古人十萬大軍南下的訊息傳來。

各路群雄便已經紛紛齊至襄陽。

本以為,襄陽城會有一場大戰。

誰曾想,蒙古人的十萬大軍還沒有到了襄陽城,就已經大敗而歸。

這一戰,天下皆驚。

但是,這一戰的詳情,卻是很少在外流傳。

只是那些從蒙古大營之中被葉千秋救出的那些普通百姓口口相傳,是一位仙人從天而降,救了他們。

而那些逃走的三萬餘蒙古人,更願意稱呼葉千秋為“九天殺神”。

直到數年之後,他們都不知道葉千秋的名姓,但是提到“九天殺神”之名,卻是如雷貫耳。

郭府的宴席上,葉千秋毫無意外的再次成為了焦點。

一眾群雄紛紛忍不住來向葉千秋敬酒。

蒙古大營一戰的結果是喜人的。

至於過程,黃老邪也就對寥寥幾人提起過。

這些江湖群雄,只是以為葉千秋等人縱火燒了蒙古人的糧草,又引起蒙古大營的混亂,才讓蒙古人死傷了許多。

並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葉千秋等人的敬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宴席直到傍晚才結束。

葉千秋也不著急離開襄陽。

一來是為了看蒙古人下一步的動作。

二來也是趁著黃蓉剛剛生產,奶水很足,讓她連帶著將他救回來的那個孩子也一起帶一帶。

葉千秋給他救回來的那孩子起名“敬天”,意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孩子隨他的姓,就姓葉。

這一日。

葉千秋和郭靖到城外走走,瞧一下襄陽四城的防務。

二人各乘一匹戰馬,並騎出城。

出了城後,二人一路縱馬朝著城西去。

行了沒有多時,只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

郭靖指著那條小溪,道:“葉道長,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三國時,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便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哪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皇叔的性命。”

說到此處,郭靖不禁喟然嘆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裡有一定的?”

“分別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瞥了一眼郭靖,見他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

葉千秋道:“郭兄弟說道倒是一點都不錯。”

“這世上哪裡有絕對的事情,善惡如此,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陰陽守恆,陰多一些,陽就少一些,陽多一些,陰就少一些。”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了一座小山之上,升崖遠眺,但見漢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難民,拖男帶女的湧向襄陽。

郭靖伸鞭指著難民人流,說道:“蒙古大軍雖然撤了,但是襄陽以北之地,大部分都已經是被蒙古人所佔領,除非將蒙古人徹底趕回草原去。”

“不然,這蒙古人屠戮漢人百姓之事,便不會停歇。”

“蒙古人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塊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葉千秋道:“襄陽城是個好地方啊,連杜工部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也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葉千秋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著念道:“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部?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郭靖道:“前幾日,我和蓉兒談論襄陽城守,想到了杜甫這首詩,她寫了出來給我看。”

“我很愛這詩,只是記心不好,讀了幾十遍,也只記下這幾句。”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會做詩的不少,但千古來只推杜甫第一,當是因為他憂國愛民之故吧。”

葉千秋笑道:“自然是如此了。”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港綜當警察但系統不對勁

跳船的孫策

大晉皇族

長樂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