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三道之言,著寫《道經》(萬更求訂閱!),諸天一道,小白紅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前,順勢而為。”

道玄子此言一出,登時惹得長生子和十大長老驚訝無比。

“什麼!”

“天人二宗重歸於一?”

“這……”

饒是長生子早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但也沒有想到道玄子所言的大事,居然是這樣的大事。

長生子看了看在一旁端坐的北冥子、葉千秋還有赤松子三人。

不禁開口問道:“道玄師叔,您此話當真?”

道玄微微頷首,道:“自然當真,如此大事,難道還能有假不成?”

“你們可以說一說對於此事的看法。”

長生子和十大長老相互交流眼神。

道家分裂天人二宗近三百年。

這近三百年來,可是從未有人想過要重歸一統。

即便有人這般想過,但也沒有這樣堂而皇之的將這想法給提出來過。

因為,想要辦成這件事,的確很不容易。

這時,只聽得十長老之中的其中一名長老問道:“道玄師叔,天人二宗理念不同。”

“如何能重歸於一?”

其餘長老盡數附和道:“是啊,是啊。”

“天人二宗對於道的理解不盡相同。”

“不然,也不會在三百年前分開。”

“若是重歸於一,恐怕還是要滋生出不少矛盾。”

就在這時,道玄子朝著葉千秋看去,朗聲道:“你們的疑惑,想必太玄子可以給你們解答。”

“太玄子?”

長生子和一眾長老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葉千秋的身上。

他們對於葉千秋並不算熟悉,但也不陌生。

太玄子葉千秋入太乙山半年有餘。

時常和北冥子、道玄子這兩位天人二宗輩分最高之人形影不離。

太玄子的本事,他們也是在觀妙臺上見識過的。

此時,聽到道玄子讓太玄子來解釋,眾人盡數看著葉千秋,想要從他的嘴裡聽一聽,到底有什麼高見。

葉千秋看到道玄子將難題甩到了他這裡來,卻是一點都不驚慌。

只見葉千秋端坐在原地,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朗聲道:“道家之所以分為了天人二宗,便是因為天人二宗對道的理解不同。”

“但每個人對於道的理解皆是不盡相同的。”

“為什麼非要爭個高低,論個高下?”

“諸位可曾想過,道家本就為一,道理、道義本就沒有高下,都屬於道家的範疇。”

“正是因為天人二宗的先輩過於執著義理之爭,方才讓道家分為了天人二宗。”

“然則,這種分裂其實是對於大道理解的狹隘所致。”

“道乃理之假名。”

“道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於密,無所不包,無所不貫,彌綸天地,貫徹十分,萬物之真宰也。”

“道發於天曰天道,發於地曰地道,發於人曰人道,相互傳授曰聖道。”

“道乃萬物之成軌,萬有不可離也,離則險象叢生也。”

“何謂天道?”

“道乃生成萬物之基本,為宇宙真正之本體,體用合一,實有不可思議之神妙,難言其實質,乃賦於物性,造成形形色色之境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同的現象,井井有序,不爽絲毫。”

“熙熙萬物,芸芸眾生,錯綜複雜,如無道之主宰,豈能井井有序、不爽絲毫者哉!故曰天有天道。”

“何謂地道?”

“地有金、木、水、火、土凝結而成,上應大氣五行之變,下循地質五質五行之性,故萬物五族分野。”

“天地以三百六十度相運應,周天以二十四節節度,故萬物有萬殊之差別,天有不測之變,地有成、住、壞、空,純乃依其法度,如無道主之,不知其所以矣,故曰地有地道。”

“何謂人道?”

“人道乃人類自然之道德律,為人處世之根本,為人人應負起之道德,由個性推為群性,圓整道德世界,循此道德之本,人情和諧、家樂國治、天下大同矣。”

“然則,此三者若是隻單尋一道,那無異於是鼠目寸光。”

“天道、地道、人道,三者歸於源頭,才是道家。”

“任何一道單獨列出,都不足以為道。”

“天地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紅警崛起

為情成痴

無限之我問長生

萌基D擼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