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天蟲甲,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雲裳該嫁了,你不要捨不得。”
“哪裡是我捨不得。”顧三眠搖頭道:“是她眼高。”
“怪只怪雲裳太聰明能幹。”宋菊人攤開扇面,一邊低頭品鑑,一邊嘆了口氣。“鎮裡的人都說她繡的花朵,遇著春風會開合,她繡的魚蝦一著水面,就會活動起來。要不是雲裳幫你伺弄蠶桑,專心針工的話,只怕‘針神’愛徒,早已經青出於藍了。”
“她心更高了。”顧三眠又嘆了口氣。
“她得嫁人啊。”宋菊人道:“難道和她師父一樣,小姑獨處一輩子?要是逢著朝廷採秀女,憑她的樣貌能逃了去?或是被宮中針工局納入匠籍,徒有聲名,卻同樣是白首宮苑。”
顧三眠苦笑。
“噢,”宋菊人想起一事,“歸安茅坤茅老爺喜論桑農,想約顧兄一會。”
顧三眠不禁搖頭,“茅坤原來是正兒八經的大人老爺,不比宋先生雖有絲棧生意,但內心散淡,不慕名利。那些大人老爺們,我高攀不上啊。”
宋菊人啞然失笑,道:“這倒是我錯了。當年胡宗憲文有茅徐,武有俞戚,我本想透過茅坤認識徐渭,學學他那一筆畫,去掉些煙火氣。到頭來還是我著相了。”
顧三眠一手挾畫,一手提籃,臨出門時笑道:“今日宋先生也有心事啊。”
宋菊人愕然,“何以見得?”
“宋先生平日裡作畫,花葉間有風,但今日的桑枝綠葉,比平時的要亂。”
宋菊人收扇在手,思索著他的話,聽得院外顧三眠解繩上船划槳走了,回頭看那個小木桶裡,幾尾銀魚鰭尾擺動,“潑喇”有聲。
第十六節
七里村在南潯鎮西南七里,元末才成村落,一入明朝,“七里絲”問世,便有居民數百家,市廛櫛比,農人栽桑育蠶,產絲最著,名甲天下。
顧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東面是一望無際的桑園。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還有兩畝荸薺和茨菇。磚砌泥夯的院牆連著竹籬笆,大門用桐油油過,貼著一副萬年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
門裡院子寬大,露天地放著一具石磨,一邊是碓棚,一邊是雞塒。正北面住房,磚基土築,上面蓋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薩的畫像上貼著金。兩邊是臥房,窗紙上貼著巧手剪的吉祥花樣,時節常新。
房下栽著一圈樹,都齊房簷高了,有桃、李、梅、玉蘭、桂花、石榴、梔子花,一年四季,花香流轉,紅紅白白,好看得很。
顧雲裳這一趟回了家,心神不定。
平日裡裡外外的活計,件件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編蓑衣、織蘆篚、舂粉子、磨小豆腐、醃大頭菜,信手拈來。今天一會兒在房裡亂轉,一會兒趨到院中繡棚前發呆。幹什麼事情都是做一半,放一半。
“阿嬌。”外面一聲喊。
“阿爹回來了。”顧雲裳應答一聲,飛快地出了院門,一面接過顧三眠手上的金絲篾籃,一面幫他撣著身上的灰塵。
到了堂屋裡,顧雲裳從八仙桌上取過一隻罈子,掏出一把薰豆放入茶杯,加入少許茶葉,佐以醃橘皮、炒芝麻、鹹丁香蘿蔔乾,用燒滾的開水沖泡成薰豆茶後,一邊輕輕吹著,一邊端到父親面前。
顧三眠笑吟吟地看著她的一舉一動,那杯薰豆茶裡紅綠黃白,色彩鮮麗,清香四溢,接過來啜了一口,就覺十分可口,健脾提神,解渴去乏。
“阿爹,你看著我幹什麼?”顧雲裳臉上有些紅。
“七里村最近好事多,阿巧上個月出嫁了,阿秀下個月生孩子,這兩個小姐妹一個和你同年,一個比你還小呢。”
顧雲裳低著頭,纖纖十指玩弄著裙帶。
“你不在家這段時間,七里村的後生子一個個跟丟了魂似的。村北尤多多上蘇州去學徒,說是為著你去的。村南那個壯得像牛犢一樣的‘強人’杜德威要去考武舉,說是考上了就回來提親。還有鎮上的孫小員外、蘇小掌櫃都託人來說媒呢。媒人踩破了門檻啊。”
“那又怎麼樣?”顧雲裳聲音小得跟蚊子一樣。
“唉,麻煩的是湖州知府三公子也叫人來送禮。聽你大姑說,還有蘇州、南京的大族巨室,也一直纏著她要見你。不過,像我們平頭百姓人家的閨女,入得豪門,只怕做小的機會多一些。”
“就是皇后娘娘,我也不稀罕。”顧雲裳不愛聽,過去收了薰豆罈子,使勁兒抹著八仙桌。
顧三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