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北宋有坦克,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一家的過去感謝。
這些吃食和補品花不了多少錢,今天那十兩銀錠子,阿秀給了李初,用來償還從張老財哪借的十貫錢,餘下的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家裡過上溫飽的日子了。
而且還有個日進斗金的飯肆,阿秀對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充滿了信心。
……
李初則在院子外的空地上,切割這顆大樹。
水車的構想,他先用數值在地上畫出一個一個數字,計算著切割面的大小。
待到天快黑的時候,也才將大樹分割,切成一個一個的小木塊,這是水車的原型,還未組裝的形態,等到明日,把它組裝起來後,再調整一些詳細的情況。
阿秀回來了,手裡提著一些青菜和雞子。
這些都是那邊村裡叔伯嬸嬸們給的,阿秀本不想拿,卻坳不過理。
天黑了,卻有一個不太好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下雨了。
雨水不大,但也不小,持續時間,卻是很長,前半夜都能聽到雨水嘩啦的聲音。
第二天早上,李初很早就去了鎮裡。
果不其然,由於昨夜一夜的雨水硬泡,地面都變的溼泥。
李初擺飯肆的那塊地,更加糟糕,一腳踩下去,鞋子上就沾滿了許多的黃泥。
小鎮的道路,是用青石磚鋪成,下雨天也不會溼泥。而李初選的這塊地,由於一直沒有建起房屋,而且也是鎮裡通往河邊的一處口子,所以這邊都是黃泥土路面。
不下雨還好,這一下雨,就溼泥不堪。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這種地面,那裡會有食客過來吃飯?
唯一祈禱的,希望臨近中午時,地面會好一點。
鎮子的南邊,有個民窯。
沒過河,因為滍水河河面寬度很快,儘管是鄭宛商道,這邊也無力去建造一條這麼寬長的大橋,以至於這邊,都是靠大船來回兩岸運送。
這個民窯,是在河道s彎的東南處,靠近河邊。
記憶中,這是個老窯,有百多年的歷史了,只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十多年來,好像沒有之前那麼的興盛了。
李初找到這裡時,這個窯廠的主人,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正端著碗蹲在外邊喝著稀米粥,筷子夾著一根鹹菜津津有味的嚼著。
李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