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征戰歷程,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陸房粉碎日軍九路圍攻,勝利突圍,轉至東平地區活動。5月底,師機關一部、教導大隊、第七團進入新(泰)蒙(陰)費(縣)泗(水)邊區。7月,津浦支隊挺進路東,10月撥歸山東縱隊。期間,以師直警衛營兩個連為基礎,擴編組成東(平)汶(上)寧(陽)支隊,方國南任支隊長,石新安任政治委員。1939年8月梁山戰鬥後,東汶寧支隊改編為師特務團,吳世安任團長,王根培任政治委員。
1939年6月21日,毛澤東指示集總:在敵人“掃蕩”後,魯南局面混亂,應趁此機會將一一五師師部、六八六團及肖華挺進縱隊一部開赴魯南,以鞏固魯南根據地。8月,六八六團經魯西南進入抱犢崮山區。9月4日,集總電令一一五師:肥城山區甚小,主力應轉移泗(水)費(縣)臨(沂)地區。10月,師部率特務團到達魯南。
1940年4月4日,一一五師六八六團與冀魯邊第七團合編為魯南支隊,轄2個團。支隊長張仁初,政治委員劉西元,參謀長曹燦章,政治部主任張雄。第六八六團,團長張仁初(兼),政治委員劉西元(兼);第七團,團長李子英,政治委員崔月南。
(七)冀魯豫支隊
1938年底,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多次派出部隊,進入冀魯豫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第六八八團副團長覃健、參謀長張赤民(張池明),率第一營兩個連到魯西南地區活動,與原範築先部冀炳南之第十三支隊、曹縣王道平之隴海抗日遊擊支隊合編為挺進縱隊,旋改稱第三四四旅特務團,團長覃健,政治委員常玉清。
第六八八團政治委員劉震和第六八六團政治處主任李雪三率領的兩團各一部,進入曹縣、成武、考城、民權間,擴編為第三四四旅獨立團,團長劉震,政治委員高農斧。
為統一和加強冀魯豫各遊擊部隊的領導,1939年2月,第三四四旅副旅長楊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旅直警衛、工兵、炮兵各一個排及部分機關幹部進入魯西南。3月9日,三四四旅特務團、獨立團及當地抗日武裝合編為冀魯豫支隊,隸屬一一五師建制,歸第一二九師指揮。轄5個大隊(相當團)4700餘人。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崔田民,參謀長盧紹武,政治部主任唐亮。第一大隊,由三四四旅獨立團編成,大隊長劉震,政治委員李雪三;第二大隊,由第三四四旅特務團編成,大隊長覃健,政治委員常玉清;第三大隊,由八路軍遊擊第二支隊編成(第二支隊系1938年10月由濮縣、範縣一帶的黃河支隊與湯陰、滑縣的抗日武裝編成),大隊長其祥(鮑啟祥),政治委員劉漢生;第四大隊,由東明抗日武裝自衛軍和考城(今屬蘭考)縣大隊編成(後併入第三大隊),大隊長於子元,政治委員李一非;第五大隊,由冀魯豫第五支隊(原範築先部第三十五支隊)編成,大隊長王伯生、胡繼成,政治委員宋勵華、胡永書。1939年底,增建獨立大隊和豫北大隊。
1940年2月,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黃克誠率部到達冀魯豫地區,與冀魯豫支隊合編,仍稱第二縱隊,冀魯豫支隊主力改稱新二旅,轄3個團。旅長楊得志(兼)、田守堯,政治委員吳信泉,參謀長盧紹武(兼),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第四團,由第一大隊編成,團長傅春早,政治委員孫仁道;第五團,由第二大隊編成,團長張天雲,政治委員張赤民;第六團,由第三大隊編成,團長覃健,政治委員賀大增。
冀魯豫支隊第五大隊編入三四四旅六八八團,獨立大隊、豫北大隊編入新三旅。
1940年6月,黃克誠率三四四旅和新二旅第五、第六團南下華中地區。7月與新四軍第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楊得志率第二縱隊新二旅第四團及新三旅仍留冀魯豫地區。
(八)獨立支隊
1938年12月,一一五師師部東進山東時,三四三旅補充團與晉西3個遊擊大隊合編為一一五師獨立支隊,轄2個團。支隊長陳士榘,政治委員林楓(兼),副支隊長黃驊,參謀長劉德明,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第一團,由補充團改稱,團長楊尚儒,政治委員劉振球;第二團,團長何以祥,政治委員曾明桃。
1940年3月,獨立支隊從晉西歸建,7月中旬到達魯西地區,隨即參加魯西討石(友三)戰役。戰後,第二團留在魯西地區,支隊率第一團繼續東進,10月下旬到達費(縣)北與師部會合。
(九)蘇魯支隊
1939年10月,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改為蘇魯支隊,改歸一一五師建制。
4、《親歷陸房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