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百年琉璃廠(選載),大刀闊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琴室而舊書鋪 陳濟川經營有方
來薰閣是個老店,開設於清咸豐年間(1860年以前),但不是古舊書店,而是賣古琴的,名“來薰閣琴室”。主人陳氏,系陳濟川的祖輩。至光緒年間,此鋪租於他人經營。到民國元年(1912),由陳氏後人陳連彬收回,改業為書,匾名為“來薰閣琴書處”,以不忘舊。
陳連彬(1883—1947),字麗卿,河北南宮人。琉璃廠是經營舊書、古玩者之鄉,在這裡,河北人居多,又以衡水及周圍各縣的人為主。當時來薰閣還是一間門面、只幾個夥計學徒的小書鋪,經營一般的線裝木版古書和鉛、石印書籍,生意沒有多大起色,維持而已。陳連彬自己獨力難撐,遂於1925年把其侄陳杭邀來,幫助管理經營。
陳杭,字濟川,以字行,1902年生。民國初年來京進隆福寺文奎堂舊書鋪從王雲瑞學徒。在北京內城,隆福寺也是個古舊書鋪集中地,有好多名店,文奎堂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生意做得比較活,廣泛交往,不僅國內知名,連日本、朝鮮的學者也與文奎堂來往十分密切。這就培養鍛鍊了陳濟川的善於交際、廣泛交友的經營本領。他精明幹練,頭腦清楚,辦事能力強,23歲到來薰閣不久,就把店內店外整理的井井有條。他經營過書籍,過手不忘:提到某書,他會立時說出書的年代、版本、內容特點、哪年收進賣出、價格幾何、後來流向等等。其叔見他如此能幹,乾脆把掌櫃一職讓給他,讓他放手開拓業務,自己歇肩養老了。
陳濟川把文奎堂的很多好作風和一些多年交往的國內外顧客帶到了來薰閣,又新結交了一些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有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胡適、鄭振鐸、陳垣、沈兼士、沈尹默、馬裕藻、馬衡、胡厚宣、魏建功、老舍、趙萬里、向達、陳夢家、傅惜華、吳曉鈴等,以及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服部宇之告、長澤規矩也,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狩野君山,東北帝國大學教授、《中國近世戲曲史》作者青木正兒等。有些人與他成了莫逆以至生死之交。
在陳濟川主持下,來薰閣大量收進名書好書。陳和夥友外出到各省收書,買到各種宋塹元刻、明版清刊的善本珍籍。像明末富春堂刻印的各種唱本,清著名藏書家楊紹和收藏的《蔡中郎集》、《中關紀聞》等,其中有的書還有名家黃丕烈的批校和題跋。還購自天津李善人家舊書兩卡車,其中有宋元版書若干。建國後還收到不少珍本書籍。其中有兩種,陳最為得意:一是解放前收得的據明萬曆刻本、清康熙五年重修本《忠義水滸傳》,有李贄李卓吾評點,收購價一兩黃金,後來捐給國家,現藏國家圖書館。另一是與人合夥收得明弘治年間刻本《西廂記》。明刻《西廂記》不下幾十種,大多是明萬曆之後的刻本,而此書刻於明弘治,要比一般明刻本早七八十年,可稱迄今發現最早的《西廂記》完整刻本,堪稱海內孤本,彌足珍貴。此書現由北京大學圖書館珍藏。
陳濟川接手來薰閣後,調整經營方向,主要為科研、教學、機關學校和專家學者的需要服務。業務也很快發展起來,書店門面又擴充套件了兩間,後面還有延深院落,店夥增加到二十多人,成為當時琉璃廠一家最大的古舊書店。此外,還在上海開了來薰閣分店。處理收售名書好書外,亦與許多有實力的舊書鋪一樣,投入資金,編印“坊本”,計有:
《胡氏書畫考》三種,《古文聲系》二卷,《段王學五種》,《段契摭佚》一卷附《考釋》一卷,《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初稿》不分卷,《書經》六卷,《詩經》八卷,《山帶閣注楚詞》六卷附《餘論》二卷,《楚詞說韻》一卷,《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弟子錯立身”》,《越諺》三卷,《廣韻》五卷,《南唐二主詞》一卷等。分別為木原版刷印、影印、鉛印不等。
短短一二十年,來薰閣在陳濟川主持下,在名聞遐邇的20世紀中期琉璃廠古舊書業中名列前茅,年營業額達10萬元。
重義輕財?搖陳濟川與名人學者的交往
舊書業領軍者:來薰閣的陳濟川(2)
筆者很小時就認識這位陳濟川叔叔。他個子高,頭大,人爽朗,大嗓門,愛說愛笑,因而得了個外號“陳大頭”。來薰閣與先父當經理的會文堂新記書局是相隔不遠的斜對門。陳比先父小5歲,先父本著睦鄰精神,也有意與這位陳叔叔交往。他去過我們家,吃過飯也打過牌,父親就直呼他的綽號“大頭”,他也笑容滿面。雖然他們新舊書業不同行,也沒有什麼業務來往,但他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表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