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上袁的稱帝好像是“天與人歸,聲勢浩大”,實際上則是“眾叛親離,瀕臨失敗邊緣”了。蔡的這一分析一點沒有錯,就在他倆密談時,唐的秘書送來了梁啟超的一封密電,這封電報是由南京宣武上將軍馮國璋的軍署拍出來的,是給唐將軍轉給蔡將軍。電報內容是講袁決定派周自齊為赴日贈勳特使,準備以賣國條件交換日本承認帝制(按:後來周赴日被拒),這一通電報恰好證實了蔡對唐提供的情況,即是北洋軍系主要幹部是反袁稱帝的,不然的話,為什麼馮國璋會替梁啟超拍這通電報。
其實這通電報的發出,馮國璋並不知道;原來馮在南京開府後,就很少看公事,帝制運動後,馮更是一切不聞不問,公私函電都交給秘書長鬍嗣瑗處理。胡是貴州人,遜清翰林,反對袁稱帝,而主張清帝復辟,他參加馮的幕府是想利用袁系下面的力量反袁稱帝。梁的電報交給胡,胡就發出,馮根本不知道,可是就因為這一著,使得雲南軍界人心一振,愈發堅定了討袁的信心。
12月21日唐繼堯在他的私邸召集雲南全省軍政重要人士開會,歡迎蔡鍔、李烈鈞等。參加的有:任可澄、羅佩金、張子貞、熊克武、方聲濤、順品珍、黃毓成、劉祖武、殷承獻、戴戡、戢翼翹、但懋辛、丁懷瑾、王伯群等。唐繼堯首先敦請蔡鍔發表演說,蔡起立發表了一篇動人的演說,主張即日興師討袁,維護國體,他說:“我們以一隅抗全域性,明知不能取勝,但我們所爭的是四萬萬同胞的人格,我們與其屈膝而生,毋寧斷頭而死!”
唐接著報告袁世凱四面楚歌的處境,並提到梁啟超的電報,認為袁為了稱帝不惜賣國,而今吾人為了救國,非討袁不可。接著李烈鈞等紛紛發言 ,慷慨激昂。
22日夜10時昆明將軍行署(五華山光復樓)燈火輝煌,唐繼堯召集全省文武歃血為盟,擁護共和,興師起義,誓討國賊,到者為:
蔡鍔李烈鈞任可澄羅佩金張子貞黃毓成顧品珍殷承獻戴戡陳廷策劉法坤成桄孫永安趙又新楊傑戢翼翹葉成林歐陽沂何海清馬為麟吳和宣盛榮超鄧壎唐繼虞李沛李友勳徐進馬驄秦光弟李修家李朝陽董鶴勳趙世銘李琪胡道文王伯群李雁賓庾恩暘等38人共同宣誓,其誓詞曰:
擁護共和吾輩之責興師起義誓滅國賊成敗利鈍與同休慼萬苦千辛捨命不渝凡我同人堅持定力
有渝此盟神明必殛
誓畢,並各書本名,歃血為盟,三呼萬歲。
同時發出了著名的漾電(12月23日),限袁世凱24小時內答覆,漾電共兩通,一通是由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和雲南巡按使任可澄署名;一通是由蔡鍔和戴戡署名,茲將兩將軍電抄錄如下:
唐、任電雲:
“北京大總統鈞鑒:華密。自國體問題發生,群情惶駭,重以列強幹涉,民氣益復騷然,僉謂誰實召戒,致此奇辱,外侮之襲,實責有所歸。乃聞頃猶籌備大典,日不暇給,內拂輿情,外貽口實,禍機所醞,良可寒心。竊維我大總統兩次即位宣誓,皆有恪遵《約法》,擁護共和,皇天后土,實聞斯言。億兆銘心,萬邦傾耳。《記》曰:與國人交止於信。又曰:民無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御民。綱紀不張,本實先撥。以此圖治,非所敢聞。計自停止國會,改建《約法》以來,大權集於一人,凡百設施,無不如意。以改良政治,鞏固國基,草偃風從,何懼不給,有何不得已而必冒犯叛逆之罪,以圖變更國體。比者代表議決,吏民勸進,擁戴之誠,雖如一致,然利誘威迫,非出本心,作偽心勞,昭然共見。故全國人民痛心切齒,皆謂變更國體之原動力實發自京師。其首禍之人,皆大總統之股肱心膂。蓋楊度之籌安會煽動於前,而段芝貴等所發各省之通電促成於繼。大總統知而不罪,民惑實滋。查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令有云:民主共和,載在《約法》,邪說惑眾,厥有常刑,嗣後如有造作讕言,紊亂國憲,即照內亂罪從嚴懲辦等語。楊度等之公然集會,朱啟鈐等之秘密電商,皆為內亂重要罪犯,證據鑿然。應請大總統查照前項申令,立將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貴、朱啟鈐、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袁乃寬等即日明正典刑,隊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則大總統守法之誠,庶可為中外所信,而民怨可稍塞,國本可稍定。堯等夙承愛待,忝列司存,既懷同舟共濟之誠,復念愛人以德之義,用敢披瀝肝膽,敬效忠告,伏望我大總統改過不吝,轉危為安。民國前途,實為幸甚!再者,此間軍民,痛憤久積,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實據,萬難鎮勸,以上所請,乞於二十四日上午十點鐘以前賜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