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獨立及領土完全。中國已為會員之一,將來如再有強力欺凌中國者,在會各國,自有援助之義務。’顧使又稱:‘與其醫治於發病之後,何如防範於未病之先?’英總理又稱:‘頃吾屢詢兩層辦法,比較之中,孰為有利,原非數分鐘內可以解決。吾當再與專家接洽。’美總統又稱:‘當再令專家研究。’英總理並稱:‘今日吾可以明告中國,世界各國多與中國較有感情,現為條件所拘束,殊無可如何。但使日本對於中國所求有逾於德國所得權利以外者,英國即無維持日本之義務,以後日本再有欺侮中國之舉,英必願為中國助力。’法總理稱:‘英總理所言,亦即完全為我之意。’云云。遂散。查英總理所擬兩法於我均為失望。美總統一方面似頗表示躊躇,苦無善法周旋。現擬一方面竭力再與英、美、法各專家接洽,一方面再竭力託美堅持。必不得已,則以全力設法使草約內不至將膠州問題專列一條,而仍渾含於德國在本境以外所有一切權利,應交由五國公同暫管之一條,惟均苦毫無把握,合先密達,乞訓示。”
中國代表團於接到美、英、法三巨頭對山東問題的決議案後,即提出了正式的抗議,抗議文如下:
“按德人之佔據山東權利,始於一八九七年,當時普魯士武人,藉口小故,強迫中國讓與,顯係一種侵犯手段,華人至今不忘此恥。今三大國若以此項權利,移讓於日,是承認侵犯手段為正當矣。況日本在南滿與蒙古東部,業已十分猖獗,今若加以山東為日所有,則日本可在北京出口之水道,即直隸海灣之兩岸,鞏因其地位。且得霸據直達北京之三大路線,從此北京將為日本勢力所環繞,不亦大可懼乎?中國於一九一七年,向德奧宣戰,加入協約,所有中國與德奧前訂各約,一律取消,然則德國權利,當然歸還中國。且中國之宣戰,曾經協約及公同作戰各國政府正式承認,及今三大國會議,解決膠州與山東問題,反將前屬於德人之權利,讓給日本,由此可見大會議所讓給與日本之權利,在今日已非德人所有,乃純粹之中國權利。且中國亦協約之一,並非一敵國,中國在協約中,固較懦弱,但總不能以敵國待之。抑有進者,山東為中國之聖地,孔孟之教,深入人心,我中國人視山東為文化之發祥地,焉肯輕讓於外人?至於三大國會議,既有歸還中國之意,何以第一步,必將該地移讓與一外國,然後由該國自願,再將該地歸還原主?此種重疊手續,不知何所根據?代表等早知日本之要求,系根據一九一五年之中日條約,及一九一八年之交換檔案。但一九一五年時,中國所以簽約者,實為強權所迫,世人當憶日本提出哀的美敦書,強迫中國承認二十一條要求,否則大戰立見於東亞。再一九一八年之交換檔案,乃因日本允許撤退山東內地之日兵,並取銷各民政署,代表等亦知三大國所以議定如此解決者,實以英法曾於一九一五年二月三日,允許日本在和會席上,助其奪得德人在山東之權利。然當時此等密約,雙方訂結,中國並未加入。其後協約國勸中國參戰,亦未曾將密約內容,預先通告。及中國於加入協約之後,直至今日戰爭了結,和約告成,中國反為各大國之商議品與抵償品,其何以堪?或曰大會議之認可日本要求,乃所以保全國際同盟也,中國豈不知為此而有犧牲?但中有不能已於言者,大會何以不令一強固之日本,放棄其要求(其要求之起點,乃為侵犯土地。)而反令一軟弱之中國犧牲其主權?代表等敢言曰:此種解決方法,不論何方面提出,中國人民聞之,必大失望,大憤怒。當義大利為阜姆決裂,大會議且為之堅持到底,然則中國之提出山東問題,各大國反不表同情乎?要知山東問題,關於四萬萬人民未來之幸福,而遠東之和平與利益,皆繫於是也。”
民國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巴黎參加了巴黎和會後返國,他是充滿理想而來,卻帶著無限失望而返,當時美國國內也是一片反對巴黎和會的聲浪,果然,後來美國國會否決批准巴黎和約,同時也拒絕加入國際聯盟,因此美國便退出了國際事務的過問。當時的國際情勢顯示:
(一)巴黎和會失敗了,如果沒有再一次國際會議,國際間便形成了僵局,勢必使很多問題無法解決。
(二)美國在國際間陷於孤立,尤其是因為美國反對日本在中國的獨佔性和優先性。因此日本變成美國在遠東的主要敵人。美日不免一戰的呼聲忽然盛熾。
(三)日本在東南亞崛起,是有賴於英日同盟之賜,英日第三次同盟應於民國九年(一九二○年)期滿,日本派皇太子裕仁到英國訪問,主要就是為了活動日英繼續同盟,當時英國為了要保全其在中國和印度既得利益,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