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5日)響應馬電。第十九師原駐防江蘇,剛調到江西。
吳佩孚把所有同情和響應他的通電都轉交全國各報發表。
直到這時,段祺瑞才決定把武力統一政策推遲一步,8月31日國務會議決定命令前敵各軍暫取守勢。
同時,段發出世電(31日)宣佈本人將在政府改組後引退,電雲:
“往者滇黔諸省獨立自主,祺瑞仰承明令,從事討伐,方據全勝之勢,忽倡調停之說,祺瑞引咎乞休。詎中央方從事調停,而長嶽失勢,荊襄擾攘。彼時祺瑞專事籌邊,不願再綜政權,而大總統親自敦促,我同袍函電交馳,迫不容己,重負仔肩。受任以來,仍以統一為職志,和平為希望,與大總統同心同德,備挽劫運。荏苒經時,而統一之局尚需時日,將士疲勞於外,人民疾苦於下。今值國會告成,組織大總統選舉聯合會,元首改任之時,即政局重新之會,祺瑞自應及時引退,遂我初服。……所有前敵各軍隊,希即明修戰備,嚴防煽惑。倘有疏虞,危及國本,則前敵諸將領與任地方之責者。對於國家人民,皆有不可辭之咎也。”
段這通電報是在安福系操縱的國會已經開會,改選總統,合法倒馮的時機已經成熟時發出的,他先表示下野,以迫馮實踐同時引退的諾言,可是他下臺後,新選的總統是段操縱的,而段還保留了參戰督辦職務,所以段下臺還是在臺上,但是馮下臺就是真的下臺了。
馮段兩人的鬥爭,在安福國會召開後,馮是失敗了。
一四二、徐世昌就任總統
段系決定不顧一切改選總統,南方的桂系則盡一切努力想延長馮國璋的總統任期。7年8月31日廣州非常國會宣言,將繼續召集護法會議,並進行總統的選舉。對於所有北京政府締結的對外條約和公佈的法律,一概認為無效。政學系的議員進一步主張即選馮國璋為大總統。9月2日廣州的軍政府發表宣言,否認安福國會有選舉總統之權,如果選出了總統,西南決不承認。
段系既然決心要選舉,為了怕發生意外,於是召奉軍一旅開到南苑。張作霖向北京政府呈請恢復張勳的自由,而康有為又公然到了北京,於是北京內外人心皇皇,以為又要發生第二次復辟。
9月4日,安福國會組織兩院選舉委員會,到議員436人,徐世昌以425票當選為總統。據說投票前每位議員都領了出席費和一張徐世昌親筆題名的照片,少數不受控制的議員則以每張票5000元收買,由安福系所辦的華通銀行付款。整個大選經費是從日本借款中提出的。議員們在投票後,段內閣分別不同身價聘他們為顧問、諮議,每月送乾薪200元到1000元不等。
9月5日繼續選副總統,兩院議員到者僅88人,因人數不足流會。副總統本有四個人有希望競選,是馮國璋、段祺瑞、張作霖、曹錕。馮、段已有承諾同時下野,張作霖亦自動放棄 ,於是只剩下曹錕一人。交通系主張不要選北洋軍人,以免西南更走極端,俾讓徐世昌發動和平。積極主張的是梁士詒,北洋部分軍人認為梁是廣東人,想促成南方人當副總統,可是梁士詒則說他是希望緩選副座以留待對統一和平有功之人。梁曾有函致北洋軍人申述自己意見書雲:
“夫主張速選者,本謂選出曹使,則北洋系固結可期。士詒忝廁北洋有年,北洋系之固結,邇年來竭力經營,未嘗稍懈。然士詒愛北洋系,而尤愛國家;且愛國家,即所以愛北洋系也。夫主張速選,以固結北洋系者,惟知固結北洋系,而不知因此足令國家分裂。曷言乎足令國家分裂?今日大總統已下令勸和,全國士商,多求罷戰,是和平統一已為全國心理所同趨,苟無意外之阻力發生,則和平統一,當可告成。今若速選曹使為副座,則全國士商,不免大起猜疑,將謂中央又復主戰,而西南人士,必以為故表對敵之意,是使已熟之和平終於無果。此足令國家分裂理由一也。西南對於主座之個人,本是同欽共仰,惟對於主座之選舉,猶以違法相攻,今若選曹使為副座則彼等必合個人與選舉而並攻之,其終也必至危及主座,若是則政局愈紛,去和平統一愈遠矣。此足令國家分裂之理由二也。副座未選之前,則西南猶懷或歸己得之望,此望未絕,則和平統一之機尚存。若一旦選出,則此望遂絕,而彼等必自行選舉,若是則南北分立之局以成,而和平統一終於無望。此足令國家分裂之理由三也。有此三理由,故士詒主張緩舉為有益於時局也。”
梁士詒因此一主張而和直系結怨,日後梁組閣受到吳佩孚的激烈反對,大部分由此而起。
徐世昌當選總統後有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