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案。原來張勳復辟時,黎託庇日本使館,曾密令總統府軍事顧問丁槐攜帶“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冊封之璽”、“大總統印”、“陸海軍大元帥印”五顆印前赴上海。丁受命到上海後,住在三洋涇泰安找。7月13日他發表談話,否認黎有冬電,他說總統未委託馮國璋代行總統職權,只任命馮為討逆軍總司令。
丁槐帶了總統五顆大印抵上海的訊息,立刻傳到馮耳裡,7月14日馮發表寒電奉迎總統復職,同時又派副官長何紹賢到上海向丁索印。丁見何後,拒不交印,他寫信答覆馮說此行是呈明元首,冒險護印來申,未有元首證狀,不敢私相授受。他否認黎有寒電命他交出印信。他在信中說:
“昨由軍署抄來元首寒電,命槐即日將印信賚京匯交總理轉呈鈞座。奉電之下,不勝惶惑。寒日並無京電,元首是否自由?送京既恐受欺,賚寧復為抗命。思維再四,不得不仍候元首親筆,以定行止。”
丁槐在泰安棧屢次接到匿名恐嚇信,同時發覺有人在暗中監視他的行動,他感到大印會被強奪。乃由泰安棧搬到外國人所開的江西路客利飯店,整日不敢外出。那時中國政府不能在租界捕人,丁不出門一步,綁他的票是不可能的。7月20日夜半,英國會審公廨忽然派人把他捕去,並且在房中搜到了五顆印信。次日即將丁槐引渡。原來馮命令淞滬護軍使盧永祥,叫他向上海領事團交涉,說是丁槐潛藏總統大印,請求引渡,上海領事團接受當地軍政長官的要求,於是採取行動。
丁槐字衡三,曾在雲南任職,是軍界的老前輩,人都稱為丁老前輩。被捕引渡後,便以盜印罪名被解到北京候審,抵京後不久即獲釋放。
在此以前外交總長伍廷芳也攜帶印信從北戴河到了上海,以上海交涉員公署為臨時辦公處,發表陽電(7月7日),否認北京偽外交部,通知各國繼續行使外交總長職權。伍曾以代理國務總理身份副署命令免去段的國務總理,因此段恨之刺骨。段所提的理由,是說伍已解除了代理國務總理兼職,當然也同時解除了外交總長本職。所以段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否認伍的外交總長資格,宣告他所辦理的外交一概無效,並請馮國璋就近制止。可是伍的外交總長資格是無法否認的,他是在張勳抵北京的同一天(6月14日)化裝離開北京,後來李經羲組閣並未任命新外交總長。所以伍的外交總長職務,從來沒有在官方檔案上解除過。
馮國璋接到段祺瑞的電報後,就照轉給伍廷芳,勸伍到天津辦公,因為天津已成立了“國務院臨時辦公處”,如果不願往天津,就請將印信退還。這個電報馮稱伍為“秩庸先生”而不呼總長官銜。伍既然和段有矛盾在先,當然不會去天津,同時也拒不交印。馮、段就用壓力強迫上海交涉員朱兆莘,拒絕伍借署辦公。7月9日,馮以代總統名義補下一道命令,解除伍廷芳的處交總長職務,伍只得交出了印信。
一二○、馮國璋扶正
7月15日,段祺瑞在北京正式組閣:特任汪大燮為外交總長,段自兼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17日繼續發表閣員名單,特任湯化龍為內務總長,梁啟超為財政總長,林長民為司法總長,張國淦為農業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範源濂為教育總長。這個內閣中,研究系佔了五席,是外交、內政、財政、司法、教育。梁啟超得到了以前求之不得的財政總長。對研究系而言,這是它極盛時代。
17日國務院下令嚴緝康有為、劉廷琛、萬繩栻、梁敦彥、胡嗣瑗。至於真正的罪魁禍首張勳,只受到免職拿辦的處分。
據說張勳託庇於荷蘭公使館時,一手拿著手槍,一手拿著《復辟實錄》,內有北洋軍閥贊成復辟的文電。因此北洋軍閥投鼠忌器,不敢懲辦他。王佔元、張懷芝、張作霖而且紛電北京政府,要求對張勳寬大處理。段祺瑞除了在形式上曾向荷蘭公使要求引渡外,也無其他行動。
據說張勳所珍藏的《復辟實錄》其分二類:第一類為徐州會議紀錄,是由幕僚根據回憶補寫的;第二類為北洋軍閥贊成復辟的函電,共計82件。由於張手中有這些檔案,所以他有恃無恐,以此為他勒索的本錢。
北洋派三領袖之一的王士珍自覺無顏見人,他的兩個老朋友一個做了總統(馮國璋),一個當了總理(段祺瑞),而他卻變成復辟的附從,因此他準備回正定原籍隱居,段聽了馬上跑到他的寓邸安慰他,勸他以北洋團體為重,繼續擔任參謀總長。
王士珍之外,北京軍警長官江朝宗(步軍統領)、吳炳湘(警察總監)、陳光遠(第七師長)等附逆無罪,而且維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