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部分,北洋軍閥史話,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政府好,陸組閣還未成,未經考驗,無從分別其好壞;(三)陸敘其生平不賭博不做生日,正見其人不矯飾不欺人;(四)袁事後對人表示,即使不擅長演說,亦不見得不足以擔任總理。俾斯麥一到議會便面紅耳赤,然俾斯麥卻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五)陸徵祥在參議院獲得74張同意票,今若因一席談話便推翻其總理,則當日之74張同意票豈非盲舉。
儘管袁和部分參議員有上述主張,可是參議院仍然予陸以極大的難堪,在不給陸總理面子的原則下,一口氣把陸所提的六位閣員名單全部否決。陸徵祥還未過了國務總理的癮便先嚐到當總理的苦頭,嚇得只好稱病住進醫院,其實也是無臉見人。他住進醫院後,抵死也不肯出來。
自參議院否決了陸內閣新閣員名單後,同盟會的議員們認為袁世凱的“超然內閣”路線走不通,於是大家又唱出“政黨責任內閣”。擁宋派主張由宋教仁組閣,亦有主張由黎元洪組閣,其下由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聯合參加。這個醞釀並且見諸行動,是在什剎海的集賢堂公開討論,由唐內閣秘書長魏宸組提出,宋教仁極力贊成。還有一派主張由蔡鍔組閣,因蔡是統一共和黨人,而其主張又和共和黨接近。同盟會對蔡亦引為同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