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齋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今日說法,佛爺棍下不留生,造化齋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罪性並不是一個實有,它既不在心內,又不在心外,它是心的幻用,其性本空,覓之不可得,正如人之心性本空,卻能生萬法一樣,佛法原來是不二的,並非在心之外另有一個佛與法。”
這番解釋自然比之前的問答要容易懂得多,雖然依舊有些拗口,但四諦郡本就佛法盛行,兼之來參加法會的聽眾多少有些佛法底子,因此一言開釋者不在少數。
“多謝法師解惑。”
“大師的問題問得好啊!”
“不像是蓮花寺的和尚,莫非是金剛寺的高僧?沒想到就連外寺高聲也來聽俠僧說法。”
沒了靈能禁音,坐在和尚旁邊的人們紛紛向他合掌致謝。
和尚先是茫然,旋即心靈一動,抬頭看向高臺,發現徐勝正手拈花瓣,嘴角帶笑地望著自己,恰如當年“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他心中豁然開朗,半是慚愧,半是感激道:“多謝俠僧指點,貧僧受教了。”
徐勝哪有這般七巧玲瓏心,只是覺得這和尚提的問題太專業,不適合眼下場合,故意裝作高人姿態,令其不敢繼續提問——事實上也的確歪打正著。
雖是一頭霧水,但不妨礙徐勝帶著嘉許的表情緩緩頷首,宛若盡在掌握中,接著他又請眾人反問。
因為有人當了出頭鳥,接下來敢舉手的人就多了不少,徐勝故意篩掉那些看起來就很精通佛學的人,故意點了一名五十多歲的大爺——在這個世界,凡人五十歲算不上高齡,但也足夠可以稱為大爺。
大爺起身後,虔誠一拜,道:“大師,弟子被風疾折磨很是痛苦,想必是我罪障深重,乞求大師慈悲,為我懺罪。”
徐勝聽得無言以對,倒不是覺得荒謬,而是想起了禪宗二祖和三祖的問答。
同樣的問題,二祖此時會說:“將你的罪拿來,我替你懺去。”
三祖則遍尋周身上下,最後遺憾回答:“弟子未能找到自己罪。”
二祖道:“我已經把你的罪障懺悔淨盡了,從今以後,你當歸依三寶,過出家人的生活。”
然而,眼前大爺不是擁有如玉慧根的三祖僧璨,而他徐勝也不是二祖慧可,慧可的佛法不是他的佛法,當即喟然道:“既然得了病,那你便該去找大夫,我雖學過一些藥學,卻不懂得如何治療風疾。”
大爺對這個回答明顯不怎麼滿意,道:“可若不是弟子罪孽深重,為何要遭受這等病疾折磨?”
徐勝木著臉道:“你之所以遭受折磨,不是因為你罪孽深重,而是因為你沒有及時找大夫治病,你早一日治好病,便少受一日折磨。”
大爺茫然道:“若依大師這番話,求佛豈非無用?”
“有沒有用,得看你是想做佛信徒,還是想做佛學徒,若是前者,求佛可得心安,何來無用?若是後者,專心精研佛法便是,你便是見到佛祖,佛祖也只會給你一本佛經,讓你好生學習參悟。”
正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十萬八千里求來的不是庇佑眾生的佛陀菩薩,而是三藏真經,到頭來,眾生還得靠自己修煉,別想一步登天。
原文中如來便說:“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佛祖無法將人直接送達彼岸,但會告訴你們造船和划槳的方法,你們要自行學習,靠雙手渡過苦海,若有人跟你說,只要跪在岸邊,求佛祖幫忙就能將你送達彼岸,不用多想,那人絕對是騙子。”
徐勝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討論下去,否則就要砸破許多人的飯碗,私下裡跟人談談倒也無妨,一旦公開來講,就會有人為了“利”來強行搏他的“理”,甚至就連蓮花寺也容不下他,如今的他尚無能抵抗這股反動的力量,只能點到為止。
第三次提問,徐勝點了一名五大三粗的中年人。
“大師在上,小人是一名屠夫,常聽說人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小人若不屠宰牲畜,如何奉養家人?”
“佛說不可殺生,是因秉持眾生平等的原則,不該枉造殺孽,而且不同追求的人守不同程度的戒律,正如本寺弟子中,出家弟子守戒最多,在家弟子次之,俗家弟子最少,守戒是為了自我修行,而非強迫他人,就連我曰常也會食肉,如何能強迫爾等棄業?
“職無貴賤,人無高下,人食畜禽,是萬物互養之迴圈,你只需謹記,不要枉殺、濫殺,沉迷屠宰,浪費食物即可,既是守法公民,便無須心懷愧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