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武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6章 可是真的,大明錦衣,逐日武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後官員就把全縣所有雜役算一個總賬,再平均分配到全縣每一個人頭上。 這就是中明以後的“雜役折銀”,也是所謂“人頭稅”的來歷。 但是這裡有一個大問題,雜役折銀是政策,不是法律。而且明朝規定“官身”免雜役,那麼官員自然就不用交免役錢了!而這種不繳納是合法的。 但是官戶的田賦是不免的,也是所有人都要繳納的。只有宗室、勳貴也已免稅。因為他們的財產都是皇帝賜予的,所以不用納稅服役。同樣,皇帝賜給某大臣一千畝田,這個田也是不需要納稅,不需要服雜役的。但是其他的田就要交稅服役! 明太祖朱元璋就詔諭:“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趨事執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賢人君子,既貴其家,而復役其身,則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自今百司見任官員之家有田土者,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明太祖實錄》卷111)” 由此可見,官員和士紳是不免稅的。但是別忘了,大明朝的權利有極大的一部分掌握在士紳和官員手中,他們用在朱元璋死後就開始混淆概念,將官員免役逐步擴大化,轉移到了百姓身上!到最後,就成了“天下人”認可的的規矩,就是士紳和官員免稅!而這“天下人”自然指的是有話語權計程車紳和官員,至於百姓何必知道的那麼多,老老實實交稅服役就是了! 隨後何利水這番道理說完,劉芳遠是面如土色!而河岸上聽到這些訊息的民眾更是大聲鼓譟!“原來這天下的錢財都被這些官員是貪墨去了!”之類的議論紛紛不絕,更是嘈雜成一片! 而在河岸上徐萬江卻覺得極為振奮,他從來不曾知道原來武人也有面對著文官揚眉吐氣的一天!雖然對面的那個百戶是武寧候的手下,但是他卻感覺到與有榮焉! 徐萬江作為錦衣衛,按理說應該是耀武揚威的!可是這個耀武揚威也需要背後的實力來支撐!皇帝若是強勢或是信任錦衣衛,他們就可以橫行天下!可是若是皇帝弱勢,文官強勢,那事情就要顛倒過來了! 而偏偏此時正是文官勢力達到頂峰的時候,便是如徐萬江這等錦衣衛千戶見到文官也要陪著笑臉,要不然被他們一頓彈章遞上去,弄得灰頭土臉都是小事,要是丟了官位可就十分可惜了! 更何況他們的指揮使劉守友根本也是個立不起來的,見到張居正如同老鼠見貓一樣,就更不要提他下面的這些人了!所以所以徐萬江看到眼前情景之後,覺得有機會羞辱文官一番也絕不會放過! 所以他懷著求知的心思,也懷著看好戲的想法,就對何先理三人問道:“三位,那百戶說的事情可是真的?” 何先理三個人聽到這話頓時臉色漲的通紅,卻是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姜玉忠臉色漲紅是因為因為他出身御史,要彈劾別人自己總要多少懂些律法。所以他恍惚有印象事實就像何利水說的那樣,但是根本記不清楚! 而且因為聽了何利水的話,他感覺就好像自己被人把衣服扒光了一樣難看,暴露出了自家偷稅漏稅的事實! 至於何先理和吳雲山兩人臉色張紅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但是他們看何利水敢再大庭廣眾之下將這些事情說出來,料想必然不會是假的!所以他們居然有一種學問比不過粗鄙武夫的感覺,讓他們感到一陣陣的羞愧! 實際上像何先理兩人的情況在大明的官員當中並不少見。因為對這些人來說,他們上進的唯一方式就是四書五經,而其他的東西皆是雜學,無助於升官發財,自然就沒有人願意去看,便是看了也是偶然當做消遣之物。 反正他們高中進士之後出去做官,自然有師爺帶領那些“濁吏”處理那些“汙濁”的“俗事”,我等官員只需風花雪月,擁妓高歌即可!而且就連銀子都不用自己出。 徐萬江見三個人臉色漲紅都不搭話,不由得感覺一陣舒爽!順便還在心裡鄙視了三個人一番後,才將眼光轉向運河上。 此時李飛魚也意識到了現在問題的嚴重性,而且他也肯定相信何利水說的應該是真的!要不然他這個時候說出這種話來,就等於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員!若是說假話只怕會死無葬身之地!便是武寧候也護不得他!只有他說了真話,眾多官員才能捏著鼻子不理他。 何利水見劉芳遠不說話,就刻意給他個臺階下,說道:“劉大人,話已經說到這兒了,是不是你也該讓稅吏上船查驗一下貨物,好收取稅銀!” 按說何利水既然給了臺階下,那劉芳遠就應該就坡下驢。可是李飛魚做官做的久了,驕橫至極,尤其是對上武人的時候更是感覺高人一等!所以在明明見到有臺階下的時候,他反而覺得受了羞辱! 而且他覺得既然對方能夠讓步,就會讓步的更多!所以為了晚會自己的面子,他居然厲聲說道:“你這武夫根本就是一派胡言!分明是在蠱惑人心,敗壞士大夫的聲譽!今日本官倒想看看你能奈我何?” 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升維

囈夢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