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武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0章 稜堡,大明錦衣,逐日武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新軍裡所用的地圖已經不是過去那樣,一張布,上面畫個圈就是城池,畫一條線就是條河!而是相當複雜的專業軍用地圖了!

至於炮兵軍官就更麻煩了!他們除了掌握上述技能以外,還要學會熟練的計算三角函式和拋物線!因為不計算就打不準火炮!所以如果把舊軍隊的軍官扔到新軍當中,他除了一臉懵逼以外什麼都做不了!

在劉昊嘉等人對開城府指指點點的時候,測繪兵們正忙碌的將地形轉化成專業的軍事圖紙。現在的開城府可以說是和以往大不一樣了,除了城牆被加固加高以外,倭人還修建了八座堡寨!每個城牆外面兩座專門用於保護城牆的堡寨!想攻擊到開城府的城牆就必須先拔掉堡寨!

而這些堡寨都是用原木和夯土建造出來的,看起來非常的堅固!至少是在老式明軍將領看來是難以攻克的。或者說想要攻克這些堡寨必須付出比較大的損失才行!不過從劉昊嘉和其他軍官的臉上看去,卻都是一副輕鬆的表情!應該是對攻克這些堡寨有足夠的把握!

劉昊嘉他們正在西城門那裡,看著城上的倭人士兵如臨大敵一般的關注他們,覺得十分的好笑!於是就催生了好多關於倭人的笑話!

等到測繪兵完成測繪後將地圖送過來,幾個軍官拉著地圖的四個角,讓劉昊嘉和軍官們謀劃。

劉昊嘉看完之後用手指彈彈地圖說道:「看來倭人搞得還是老一套嘛!」

他這麼一說,原本就比較輕鬆的軍官們乾脆直接笑出聲來!劉仁更是直接說道:「嗯,大帥說得沒錯!唯一的亮點就是城外的兩個堡寨和城牆之間聯絡很緊密,能夠相互支援!但是他們只在城上有火炮,堡寨在裡面卻沒有,這堡寨就等於是送的!」

另外一個軍官撇撇嘴說道:「豈止是堡寨沒有火炮啊,就是城牆上也沒有幾門炮啊!就那幾門火炮,口徑還小得可憐!」

一個明顯是炮兵軍官的人直接說道:「大帥,我們有能力在三輪攻擊之內毀掉對方炮位上的所有火炮!而且他們的火炮根本就是無遮無擋的放在城頭上,數量還這麼少,看來完全可以省了坑道掘進了!」

劉昊嘉聽到這話也是無奈的搖搖頭說道:「教交給你們的東西用來對付倭人確實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軍官們聽到這話又是一陣鬨笑,並且並沒有否定這一點。因為劉昊嘉教給他們的攻城作戰方式根本就不是針對這種普通城市的,而是針對稜堡的!

在這個時代,稜堡剛剛在西方開始出現,並立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正值我國明朝末年,是歐洲軍事技術全速發展的年代。也是西方在思想上開始超越東方的時代。

生產力技術快速發展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資源的掠奪和戰爭的蔓延。火槍和大炮的普遍使用,不只使戰爭方式發生變化,而進攻和防禦的戰爭策略,城市防禦體系甚至整個國家的戰爭思想也隨之改變。於是稜堡出現了!

在歐洲我們常常見到一種星狀,層層疊疊的軍事建築:其讓人吃驚的幾何形態堡壘就是稜堡!這種要塞時在火器普遍使用以後,防禦形式上的重要的飛躍。

於是面對大炮的炮彈速度的提升和武器越來越輕便的事實,十六世紀中葉,由義大利人首先設計了這種新的防禦形式——稜堡。

面對高速且平行飛行的炮彈,中世紀高聳的城牆變得不堪一擊。特別是在這樣高出城牆上架設大炮,簡直如自殺一般!光是己方大炮發射的震動已足以摧毀己方砌體城牆。

所以十六世紀的義大利人發明了將城牆儘量放低,運用壕溝的方式形成內壕牆。這種牆體可以充分運用地勢和土壤的體量,吸收炮彈的動能,而且城牆位置低矮,大幅提高了對應大炮的防禦能力。

壕溝以外,用挖出的土堆填出衝擊坡,讓防禦方的火力能夠最好的壓制從野外來犯的敵軍。

為對攻擊方形成包圍的態勢,星狀角的防禦平臺突出於防禦線以外,從而增大了射擊的角度和長度。

這是戰略防禦思想上的一個重要變革:由高聳的城牆到低矮的壕溝,雖然暴露了城牆以後高出地面的建築,卻最大的保護了城牆以上作戰人員的安全,從而提升了城市的防禦能力。

稜堡出現後,防禦的重點變成了在各個交通要道的交匯點設定要塞為原則。城市防禦的方式也由全城牆的方式,變為市郊要塞防禦的方式。不過將稜堡要塞發揚光大的並不是懶惰的義大利人,而是一個強悍的法***事專家,沃邦!

稜堡的出現對歐洲城市佈局產生深遠的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升維

囈夢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