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武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0章 大動作,大明錦衣,逐日武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部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掌握禮法的解釋權,而儒學最講究禮法!想要弄明白禮法,就需要精通古籍和文字。總不能讓你給皇帝起年號的時候,起出來一個有問題的年號吧!
而且在教書育人方面,大家也預設了考上進士的人學問都比較深,更能夠負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這一次哪怕禮部擴招的全都是進士,大家也都預設了。但是不滿的心思已經埋下了。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另外一點,這一點很隱蔽,一時片刻察覺不了。但是一旦爆發出來就是個大問題。那就是新增編制的這些官員們,他們應該感謝誰
他們這些人都是劉昊嘉改革計劃的受益者,沒有劉昊嘉就沒有新的編制,就沒有他們的上位!那麼從理論上來講,他們最大的恩人就應該是劉昊嘉。
可是他們本身就是文官集團的人,天生是和劉昊嘉對立的。那麼其他文官在反對劉昊嘉各項改革措施的時候,這些人反對還是不反對如果反對的話,劉昊嘉手下的人隨便說一句:“此人忘恩負義!”就能廢了他的前程。
如果他們不反對的話,他們又將是文官集團內部的異類,會被群起而攻之!如果他們選擇不出聲,保持沉默的話,就會受到兩方面的一起攻擊!支援劉昊嘉的人會說你受了武國公的恩惠卻不幫武國公說話!同樣文官集團也會說,辛辛苦苦的把你們選上來,你卻不幫著我們忙,要你何用所以這是個巨大的火坑,只不過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等到禮部的事情塵埃落定之後,按照劉昊嘉的要求,吏部將是第二個改革的衙門。他的理由同樣充分,那就是下一步改革將會繼續深入,需要的官員會越來越多!如果吏部不能做好充足的準備,根本就無法給改革提供足夠的支援。所以吏部的改革勢在必行!
於是在禮部完成改革之後的十餘天,吏部的改革轟轟烈烈的開始了!而此時王錫爵等人已經隱約覺察到了不對,但是繁重的工作拖慢了他們的思維,他們沒有想明白其中真正的陷阱!
但是就是想明白了又能怎麼樣這是地地道道的陽謀!增設新官位,細化官員的權利,這等於是給了無數讀書人上位的機會!誰敢反對,就是所有讀書人的敵人!
即使舉人和秀才們都覺得自己做官的機會渺茫,但是他們也懷著一線希望!那就是希望朝廷提供的官位足夠多,在滿足了進士們的需要之後,能給他們留下一些湯湯水水,所以他們也會強烈反對!
而支撐整個文官集團的恰恰是人數最多的舉人秀才團體。如果這個團體都群起而反對的話,文官集團的崩塌就在眼前!
一個多月的時間後,吏部的改革結果也出爐了!這次他們也正增加了六十多個官員的位置。吏部抱著同樣小心翼翼的精神,認真整合名單。裡面的人物也都是在朝野中素有清名的人物。
畢竟這裡是吏部,乃是相當重要的衙門。掌握著百官的官帽子!若是被人詬病的話,他們也難以交代!
那同樣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擴招的官員全部都是進士出身!而且出於同樣莫名其妙的渠道,吏部裡面也“不小心”傳出訊息來,說未來在各地建立的分支衙門也將全部是進士出身!
但是萬曆帝和劉昊嘉同樣沒有對這份名單提出任何質疑,吏部的名單一報上去,幾乎馬上就得到了批准,新的人員開始走馬上任。
但是在他們這些新官相互慶祝的時候,暗中看不見的暗流又在湧動。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所有的新增官位全被進士包攬了!這讓不滿的聲音變得非常巨大!但是和禮部發名單時同樣的原因,舉人群體中的不滿被隔離開來。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武國公表示禮部和吏部兩個最重要的部門相繼完成了改革目標,並且效果明顯,沒出現什麼紕漏。那麼剩下的兵部,戶部,工部和刑部就一起進行改革,限期提報名單。
而且這個決定也得到了萬曆帝的支援。他也覺得現在改革進展的有點太慢了,慢於計劃表。所以必須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於是在一個半月後,在劉昊嘉刻意的操縱下,四個部門的改革計劃幾乎是同時出爐!這等於在平靜的水面上扔了一顆炸彈,徹底將京師中舉人和秀才的怒火點燃了!
原因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四個部門中增添的官員磨,合計五百餘人的位置全部被進士所佔據!以至於京市街頭幾乎看不著閒散的進士了,因為他們全去做官了!但是京師裡面的秦樓楚館卻多出了大批穿著嶄新官袍的官員!他們擁妓高歌,快活無比!
現在下一個級別的,也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