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武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6章 打勝仗,大明錦衣,逐日武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在江南物富民豐,能籌備出不少糧食和銀子,暫時將流民的勢頭壓了下去。但是更壞的事情出現了!由於流民實在是太多了,混在其中的各地的盜匪有復興的跡象!小一點兒的村莊屢屢被盜匪得手,聲勢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有人會慾望高漲了!於是在北方就出現了四個稱王的人物!他們雖然沒有攻克縣城,但是已經在列隊在縣城之外,勒索縣城給他們繳納糧餉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徵兆!

所以等到9月份的時候,爭吵了將近兩個月的朝廷終於下決定派兵鎮壓亂民!好儘快恢復秩序!可是朝廷卻又下了一個很古怪的命令,那就是命令軍隊在剿滅暴民的同時。還要攜帶大批的糧食去賑災!

這讓看到這個命令的劉昊嘉簡直是目瞪口呆!在他看來,軍隊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於武力上。如果單純讓他們剿滅叛亂,安定地方的話完全沒問題。任何拿起兵器的人,不服從命令的都是敵人,殺掉就可以!

但是賑災是一件相當複雜的活動,不是軍隊這種暴力組織能夠完成的!在這個時代賑災首先要掌握戶籍情況。你不知道當地有多少人,在哪裡,怎麼來確定糧食運輸的數量。你還得知道當地哪些是富人,哪些是窮人,哪些應該先賑濟,哪些應該等一等。

而且想要賑濟還要得到本地士紳的支援。在這個時代,本地士紳的話,有時候比官員的話都好使。還有其他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總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軍隊根本完不成這麼複雜的任務。

就是到了現代社會,有了完備的通訊聯絡,軍隊有著完整信仰,每一個士兵都受到過充分教育,這樣的一支軍隊才有可能完成救濟賑災的任務。即便如此,軍隊也不可能完成一次單獨的真的任務,必須是有當地政府作為主導才能完成一次完整賑災活動。而現在的明軍,哪怕是新軍都不具備這種能力。

但是劉昊嘉依舊認為明軍有能力完成平叛並賑災,因為現在起事的那些人水平實在太差!所以新軍雖然墮落了,但也不是這些剛剛拿起刀槍的人能夠惹得起的!

但是讓劉昊嘉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命令送下來?就是在以前出現類似的情況時,也是軍隊單獨出面進行平叛,然後官府出面進行賑災,從來沒有派軍隊即平叛又賑災的!

他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為他沒遇到過這種事情。以前他在朝廷裡面的時候是和文官對立的。由於受到文官的擠壓,所以劉昊嘉一系內部很少有內耗。可是等他離開了之後,朝廷裡就是文官一家獨大,勳貴徹底低頭繼續當烏龜。其他不屬於文官的人要麼同流合汙,要麼被踢出官場!

於是一家獨大的文官們拔劍四顧心茫然,決定沒有對手就自己找對手!於是開始了大規模的內鬥!

這些文官也不傻,誰都知道新軍戰鬥力強悍,只要派出去就一定會打勝仗。所以帶兵平叛的人等於穩穩的大功一件到手,所以都在爭取帶兵出征的權利!

畢竟是現在文官說了算嘛,而且只有文官最聰明,讀了四書五經之後什麼都會。所以平叛也必須食文官帶領,要不然這些大頭兵連路都找不到!

於是圍繞著誰帶兵發生了激烈的角逐,等文官中某一個派系取勝的時候,其他人就只剩下添亂了!所以再次經過一番複雜的辯論之後,賑災這個差事就扣到了軍隊頭上!這擺明了就是給你拖後腿!

文官們深切的知道一點,打打殺殺軍隊行,但幹賑災這種細緻活兒,就等著出亂子吧!這樣就把他們的功勞抹下來一些。這就是出現這道古怪命令的原因!

等到他看到第二條訊息的時候,臉孔都扭曲了!因為這一條是關於新軍武備情況的訊息。上面明確說了,擴充之後的新軍這次出動了兩路人馬,大約一萬五千人的隊伍。但是其中使用火器的上班不到五千人,剩餘的全部使用冷兵器。這些新任的軍官已經將原本近代化的純火器部隊的新軍,恢復成了一支老式明軍!

這也不能完全怪那些新上任的軍官,因為劉昊嘉走的時候把軍械所都搬空了,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維持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他的目的是給軍械所留下一些種子,只要朝廷往裡面填人就可以迅速恢復生產能力。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自他走了以後,朝廷只是向裡面補充了很少的工匠維持著這條生產線,不至於生產中斷。但是上報朝廷的卻是送進去了很多工匠以及很多材料!至於這些工匠和材料其實完全存在賬面兒。換句話說就是吃空餉和貪汙。

所以現在新軍們使用的都是庫存的器械。再經過幾年的消耗後庫存大大下降,新的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